分卷阅读170
(1/2)《(红楼同人)[红楼钗黛]咸猪手,蟹黄酒》 / 司晨客
宝钗好说歹说,黛玉终于微微一笑,答应静观其变,等到姚静医好宝琴母亲的病,再说不迟。
次日宝琴就禀明贾母,说要去探望母亲,又说有女先生为母亲医病。贾母起初甚是和蔼,一脸不以为然,待到问清楚是痰症,又知道不过是女医生后,便道:“痰症可不是什么小病。这病可大可小,最是磨人,如今上头太上皇、皇太后和皇太妃,可不是都有这个病吗?任宫中请了多少知名的医道圣手都治不好,如今一个女先生,只怕年纪轻轻没经过什么事,就能治好了?”
其实贾母阅尽世事,这话原也不能算错。医者望闻问切,一来要看家学师承,二来这也是多年积累方能有所成就的事情。多少人家的家传医术是传儿不传女的,女先生又能学到多少皮毛?何况女子在世,主持中馈,操持家务,各种琐事缠身,又要侍奉婆婆,讨好小姑,为夫君开枝散叶,哪里有许多时间积累这医术上头的经验?
只是贾母却没料到,姚静此人自有来历,却是一个意外。她从小生长于中医世家,又接受西医理念,从会认字起便会背药方,若论理论素养,比起那些宫廷御医来也毫不逊色,若论标新立异诊治疑难杂症,却又多了一分意气。
正是因为姚静有这等本事,宝钗才每每容忍她犯蠢,甚至对自己颇不友好。如今姚静屡受挫折,渐有痛改前非之意,同宝钗关系大为缓和,故而宝钗才敢提出要她为宝琴母亲诊治。
“老太太说的不错。”宝钗含笑说道,“在金陵城时,薛家也曾遍请名医,为琴儿母亲治病。群医皆束手无策。到了此时,不过是尽人事,听天命罢了。这却也是琴儿哥哥同琴儿的一片孝心,他们执意如此,我又怎好相劝?”
宝钗其实话里有话。她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来说明薛家已经为宝琴母亲的病想尽了方法,如今要请女先生诊治,不过是绝望之时的死马当活马医。横竖知道宝琴母亲已经时日无多,不过挨日子而已。若是果真治好时,自是喜出望外之事;若是治不好时,也是命中注定,横竖结果都不能太差。二来呢,却是暗示贾母,便纵再不看好女先生,此时也没有什么资格阻拦宝琴兄妹的一片孝心。宝钗是薛家人,犹且如此,更何况贾母这个外人呢?
贾母见说到这份儿上,只得怏怏地命宝琴去了,私下里却同邢夫人抱怨说:“宝丫头攀上了长公主殿下,这些日子却是越发张扬了。我不过心疼宝琴,阻了那么一阻,她便说出一大堆话来压我。想当初,她刚刚来的时候,一副殷勤小意的模样,处处留心,时时在意,连一个下人都怕得罪了去。当时你们都说她好,独我一眼看出她不过是藏奸。如今却是如何!”
邢夫人一向是个没有主意的,此时不免一味奉承贾母慧眼如炬,因见贾母兴头高,不免出主意道:“如今媳妇儿想着,宝姑娘每日里出门,固然是带着自家人的。如今因带了琴姑娘,老太太不放心,便叫加了些家丁在外围护着。既是老太太心疼琴姑娘,不过寻个忠心的家人,叫他每日里仔细打听这那边的情况,那女先生究竟是在故弄玄虚,还是果然有本事,一打听便知。”
贾母听邢夫人说的有理,果真就命她去了。邢夫人喜不自胜,竟将这个当做是打击二房王夫人的手段,着手准备。
宝琴这一去,就是大半个月,每日里在母亲身前侍奉汤药,衣不解带。前几日邢夫人那里打听到的消息说,女先生竟是前些时候不分皂白污蔑马道婆的那个姚先生,贾母惊愕之余,更是嗤之以鼻,又是嘲笑宝钗,又是心疼宝琴。不料大半个月后,那人回话说,宝琴的母亲竟是渐渐好转了,眼睛也清明了,呼吸也不带喘了,甚至还能跟人说话。
贾母又惊又怒,再也按捺不住,亲自带了邢夫人、王夫人、王熙凤等人去看,见宝琴之母竟穿得整整齐齐,坐在堂中接待她们,连声谢罪,说不敢劳老太太大驾。那姚先生眉飞色舞地向宝琴说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幸好令堂这病灶颇浅,药石之力尚可及,这才好的这般快。者却也是琴姑娘的福气。”
宝琴含泪点了点头,向着姚静千恩万谢。
贾母面色就有几分不好看。可不是宝琴的福气么?有娘的孩子,和没娘的孩子,到底是不同的。贾母是真心喜爱宝琴,原本还想着,宝玉和黛玉都大了,成了亲的人自是不同,她膝下空虚,正好由宝琴填补了过来,如今人家亲娘既在,很多盘算就不好说了。尤其是只怕宝钗经此一役后,气焰更盛,这越发令她这个熬了许多年才熬到太君位子的老人家心里不是滋味。
第124章
但是郁闷归郁闷,贾母明面上还得若无其事向薛家道贺。她虽然有意打压宝钗,有意把宝琴养在自己身边聊解寂寞,却到底有个底线。贾母并不是生性恶毒的人。
除此之外,贾母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宫中太上皇、皇太后以及皇太妃娘娘皆是得了痰症的。若是这位姚先生胆子再大些,拼着性命不要,再经宝钗和长公主殿下从中搭桥铺路,进宫为几位贵人医病。若不好时自然是万死难赎,倘若果真祖坟上冒青烟,竟被她误打误撞治好了,只怕京城贵妇圈里便会多出一位新贵了。
这姚先生的来历,贾母这些日子打听得再清楚不过了,知道她从前是李纨娘家的丫鬟,和李纨有些不清不楚的,后来李纨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