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节
(2/3)《乱世行》 / 金箍棒不棒r>这时,只听电话那头的张司令声音小了下去,应该转头和另一边说话,“我就说,我不会看走眼的,杜云峰不是个软骨头,不是个心思容易动摇的人,你还非要我试他,何必……”
电话那头断线了。
张司令一直被蒋委员长软禁,杜云峰十分惦念,无奈他是一军之长,因为避嫌不得探望,今日说了几句话,心里稍微安慰了一些。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掀起了政坛轩然大波,云诡波谲,处处是看不见的暗流与漩涡,连军心都跟着分神动摇了。
之前长沙会晤见到的那位张主任也数次来电,旁敲侧击的闲聊,实则要探个究竟。
杜云峰不是两面三刀的家伙,但是在政坛不稳的情况下,轻易表明立场也不是个明智之选,所以他一面虚与委蛇,一面暗中密报重庆那边最近谁联系了他,说了什么,算是对蒋校长有个交代。
转眼到了1940年秋,疟疾疫情在各方努力下,得到了有效控制,奎宁告罄,民间的草药土方法都用上了,街上的赈济点发放大锅熬的药汤,满城都是口苦的草药味儿,混合着大轰炸的□□味儿,成了这座古城的特殊味道。
杜云海作为医疗高级人才又被卫生委员会调往重庆,本来在夏季容易爆发的黄热病在秋老虎时节来袭,真是天灾人祸,防不胜防。
杜云海临走犹豫了好几天,最后还是决定告诉他哥一件事。
周澜在上海没闲着,尽管不喜欢抛头露面,但他也不是吃老本的人,这两年一直以食品行业为名,实则做着药品生意。
杜云海知道这件事,是因为他曾经作为代理人,从周澜这里进过一批消炎药品,周澜只问他这药要到哪里去,杜云海实话实说,从上海走到香港登陆,绕个圈运到陕北去。
周澜沉默了许久,点头同意,关于药品没有多说什么,倒是唯独叮嘱了杜云海几句——
“现在大风大浪,大家坐一条船没问题,但有一天潮水退了,这船该归谁,搞不好是要打出人命的。”
周澜说得隐晦,但是杜云海听懂了,他笑笑,没吭声。
杜云海隐去陕北的事情,半遮半掩的告诉他哥,简单来说——周澜在上海的药品生意是抗战药品的一个主要来源,而且更关键的,周澜是站在抗战一边的。
“哥,你要是真想见慕安哥哥,也许应该去见见他,别的不谈,慕安哥哥手里的药品都是你们紧缺的。”杜云海凳船之前,嘱咐道。
杜云峰没应承,在茫茫江水载着客轮远去的景象里,心里空茫茫的想,要去见他吗?
这些年,二人之间岂止爱恨情仇四个字能概括?
而且,周澜有家室了,对方如果是个男人,杜云峰倒是不怕,他谁也没怕过,想要就张嘴,不给就抢,简单直白。
可对方是淑梅,身体和j-i,ng神都坏了的女人,是周澜的家人,对自己来说,也是家人一般的存在。
他非常霸道,却不得不不战而退,这次从开始就一败涂地了。
他问自己,想去吗?
想。
敢去吗?
不敢!
局势持续动荡,1941年到来了。
西历新年的钟声敲响,两个国民政府都发表了爱国建国的演说,号召老百姓站在自己一边,不要为卖国贼迷惑。
老百姓都在发懵,当然老百姓自古以来都是很懵的,谁的□□苛税少,老百姓就给谁叫好。也只是叫叫好,除了充当炮灰,并无大用。而两个多民政府真正争夺的是有钱有势的各路达官贵人们,那些翻手覆手能云雨一方的财神军头们,有了他们的支持,伪政权就是真政权,没有他们,真政权只能是伪政权。
而杜云峰这种级别的高级将领更是香饽饽,他手下的人,他的号召力影响力,绝对是政府根基的最坚硬基石。
新年天气异常寒冷,在南京近郊汤山附近,一列火车正由远及近的驶向这座古都,眼看再有二十分钟就进站了,司炉工将一铲子黑亮的煤块填进锅炉,就在他准备关上锅炉门刹那,满眼的火光猛地炸裂,这成了他在人世看到的最后一幕。
一声天崩地裂爆炸,绿皮火车犹如被掐住了七寸的蛇,整个身体翻滚翘起,扭了十八个弯以后,最终垂死在铁轨旁。
一个小时后,南京金陵医学院的抢救病房就挤得满满当当的了。
在满眼的缺胳膊少腿的伤病床位之间,一群衣料考究的大人物们匆匆穿过,他们显然在寻找着什么重要人物。
终于在医生和护士的指引下,他们来到拥挤走廊的尽头,拨开几名伤得深浅不一的小伙子,只见一个高个子半躺半坐在临时病床上,额头上的绷带缠得很厚,一只手被夹板绷带固定在胸前。
这几名伤得并不严重的木奉小伙子冒着一股子丘八气,正是杜云峰最得力的几名卫兵。
“云峰,唉,云峰啊!”众人之首正是那位电话联系杜云峰多次的张主任,“吓死我了,你要是……要是遭受了不幸,那真是党国的大损失啊。”
杜云峰寻着声音费力的睁开眼睛,貌似刚想说话就翻了个白眼:“疼,头疼。”
“医生,叫医生。”一帮狗腿子传话,将医生唤狗似的叫到近前,“他什么情况,你们怎么把他丢在走廊,知道他是谁吗?”
医生无辜地睁大眼睛:“各位长官,这个伤者都是外伤,没有性命之忧,里面病房的都是缺胳膊少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