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1/3)白月光攻略[快穿] / 疾风不知


此时,在薄弱的光线下,他静静地看着那人安静沉睡的脸。

谢沐之皮肤白皙,眼睛狭长,此时睫毛仿若蝶翼一般随呼吸轻轻颤动着。他的唇形天然上弯,如同做了好梦一样含着笑意——这个人,是只凭容貌就可以倾倒整个帝都的翩翩公子。

他又有那样冠绝帝都的才华风度,不过十六岁,就耀眼得盖过了所有世家子的锋芒。谢家必然待他如珠似宝,不肯轻易让宝剑折锋,否则,古板强势的谢家老大人,又怎么会允许自己的嫡子拒不出仕,数年隐居江南,纵情山水?

——所以,你为什么要接近我呢?不会是谢家的安排,难道只是你的心血来潮?

慕容昭攥紧了手心。

他不是傻子,也不愚笨,事实上,他的敏感睿智远超这个年纪的大部分人。他能感觉到,谢沐之对他抱有一种格外的兴趣和熟悉感。

他们……曾经见过吗?只是片刻,他就否定了这个猜想。谢沐之不论在什么时候,都是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而他,却从不记得这个身影。

所以,为什么呢?

谢家九郎,你,究竟想要什么?

第8章 冷酷摄政王的白月光(七)

天子一怒,血流漂杵。

永平帝下了狠令要捉拿上鹤山上的刺客,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整个帝都都因此戒备森严起来。

很快,在西郊发现了这些刺客的尸首。而他们的衣服上,纹的是杜家的家徽。

帝都皆惊。

无他,杜家,是潞王——当今五皇子的母家。杜家本是寒微庶民出身,因出了个皇子外甥,杜家的现任当家人又勉强考了个举人的功名,被永平帝顺手提拔了一下,在帝都实在是连三流都算不上。

这样的情况,杜家不说夹着尾巴做人,好歹也得谦虚低调一些吧,偏偏人家不是。杜家很没有自知之明地认为自己是“书香之家”、“皇帝外家,皇子母族”,已经可以挤进世家之列啦!

于是杜家人行事都特别讲究,甚至特意花大钱请人设计家徽,学世家买庄子养护卫。本是方兴之家,哪里经得起这样的折腾?不过是打肿脸充胖子罢了。

如今,杜家在帝都已经是人人皆知的笑话了,连潞王自己,若非生母在其中恳求周旋,也不太愿意搭理这个母族。

是以,这个结果一出,永平帝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不信。可是无论怎样查证,这一切都安排得天衣无缝,找不出任何破绽。

一时各种流言甚嚣尘上,大有暗示是此次刺杀是潞王指示,他为了储位而对亲弟狠下杀手的意味。

潞王一开始也是将这件事当成笑话在听,但随着流言四起,他也坐不住了,匆匆安抚好自己的母妃,他脱冠卸履,步行去了永平帝的寝宫。

一走进大殿,他就涕泗横流,抱住永平帝的腿不放:“父皇!不知是何方小人如此污蔑儿臣!儿臣平生只愿做一贤臣,辅佐江山,绝无大不敬之念啊!望父皇明察,还儿臣一个清白!”

永平帝目光沉沉:“你可知,就是你那舅舅都解释不出,刺客身上为何有杜家绣娘亲手缝制的家徽?”

他就是个草包!潞王心里暗恨。他正欲解释,一个小太监满面仓惶地走进来:“陛下,潞王殿下,不好了!杜嫔娘娘她、她悬梁上吊了!”

……

杜嫔去了。潞王得此消息,毫无形象地跪地大哭,几度晕厥。

这不仅仅是对母亲的去世的伤心,还是因为他知道,在这一桩刺杀案里,杜家的嫌疑,他的嫌疑,都洗不干净了。

杜嫔之死,只会让人以为她是畏罪自杀,而不会有人再去细思其中的疑点。

眼看事情有越演越烈之势,永平帝果断出手,将潞王的舅舅,杜家的家主杜斌推出去做了罪魁祸首,以行刺皇嗣之罪判了他秋日处斩,将这件事匆匆结束。

至于其他的赵家人,则看在潞王的面子上剥去诰命出身,遣回原籍。

这桩刺杀案就此告一段落,但它带来的连锁反应远没有终结:六月下旬,杜嫔的丧事办完后,潞王自请去了封地。看着眼前消瘦憔悴的儿子,永平帝沉默片刻,还是点头应允了。

七月初,有御史联名上了奏折,以“储位一日不定,则国一日不宁”为理由,请永平帝立下太子,早定储位。这封奏折以隐晦而犀利地口吻指出了,刺杀案的发生,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储位未定,以至“小人蠢蠢欲动”。

这封奏折,永平帝看了良久,终于发出一声冷笑。此后接连不断的“请立太子”的折子,让他眼底的晦涩越发浓郁。

对这次的刺杀,永平帝当然不相信是杜家那个草包安排的。不说别的,单单是永嘉宫徐贵人身边的贴身太监,就不是他有本事买通的。

事情一开始,永平帝心里最怀疑是谢贵妃。雍王和成王都将入朝,二虎相斗必有一伤,她有除掉慕容昭的理由,也有那个实力。

后来查出杜家的家徽,他对谢贵妃的怀疑更是到了顶峰。这一招暗度陈仓,针对的竟不是雍王,而是杜嫔和潞王不成?真是好一出谋算!

永平帝心里发冷。他不太愿意相信那个巧笑倩兮的女子也开始用起了这样的手段,玩弄人心,心狠手辣。

然而,现在纷纷扬扬的“请立太子”的奏折无异于又给他推开了一扇窗,让他突然意识到,背后之人的目的,或许不是除掉某位皇子,而是意在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