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节
(2/3)《复唐》 / 云长歌种纰漏是怎么出的, 装有金银的木材跟真正的木材重量绝对不同,他们的人在搬取的时候都没有发现吗?
疑点重重之下, 李从嘉直接否认木材之中有金银, 十分不要脸的表示根本没看到过什么金银,让北周不要借题发挥影响两国关系, 否则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就不好说了。
简单来说就是,不给你钱, 你非要跟我要,我就打你了!
北周从上到下都只能瞪眼,他们原本以为李从嘉好歹算是个君子,现在他们总算是领教到了,只能说真是君子估计早就憋屈死了,也不可能还能从西域卷土重来。
赵匡胤对这个局面一点也不意外,看着北周官员跑到自己家里拉关系,发现自己不理会他们就吹胡子瞪眼的模样,觉得颇为好笑。
李从嘉是君子?都是假的!
这货典型的小事好面子,大事不要脸,这些年来坑蒙拐骗,挑拨离间,他哪条没干过?赵匡胤自己就深受其苦,他是没想到北周居然还会这么看待李从嘉。
就冲北周如今这群官员还看不清李从嘉为人这点来看,赵匡胤觉得,北周必输。
李从嘉拒绝了北周官员的要求之后,暗搓搓的让人去查这批金银到底是怎么来的。
结果根本没查出什么来,过了两天还是赵匡胤带来了消息,这个消息也是他在北周内的一些旧相识过来投奔他说的。
赵匡胤说道:“这些金银原本也不是北周所有,而是北周一个做木材生意的商人所有,这个商人生意做的很大,也得罪了一些人,这次我们跟北周买木材,北周也是要跟那些木材商人买,不过这个买的价钱就很不给人家活路了,好多商人都提前关了店门,不巧这个商人得罪了一个官员,这个官员就准备强制征用他的木材,他自知事情不好,就将金银藏在了木头里面,准备借着运送木材的机会溜走,结果走到一半的时候被抓住,安了个罪名,家产被抄,这些木材就顺便给送了过来。”
李从嘉有些疑惑:“北周在运送的时候都没发现吗?金银重啊。”
“这个商人很小心,分了好几车,木材都是中空,只不过有的放置的是金银,有的放的丝帛,这样重量大体就差不多,只不过那些放置丝帛的木材被打开的时候,里面的丝帛已经被啃得不成样子,只剩下这些金银。”
李从嘉恍然,知道真相之后,不由得啼笑皆非:“还真是合盖我们发一笔横财,之前正头疼钱不够用,重建大明宫的事情要放一放。”
谁说不是呢?赵匡胤也十分感慨,他现在就觉得人不信命不行,虽然李从嘉也不是没吃过苦,然而打他自立以来,基本上也可以说是一帆风顺,那些磕磕绊绊都被他无知无畏的闯了过来,等他慢慢明白了,知道慎重思考了,他身边也有了帮忙的人。
就连在钱财上老天都在帮忙。
乱世之中的君主赵匡胤也算是看过不少,就连郭荣当年都没有李从嘉这么顺利,赵匡胤甚至觉得,如果弄得好,李从嘉说不定能在三十岁之前就一统中原!
就在赵匡胤对李从嘉充满信心的时候,南周翻脸了,所有商道切断,甚至还偷袭了蜀州的几个小城。
而且南周不仅仅是自己挑衅,还带着南汉北汉一起找事儿,李从嘉在知道之后没有生气,只是问道:“南周又皮痒了?”
周宗看了李从嘉好几眼,发现他这次居然没有炸,实在是太稀奇。
李从嘉现在也是淡定,战乱时期不就是这样,政权与政权之间不存在友好相处,今天是朋友明天可能就是敌人。
之前他们跟北汉交易频繁,两个国家关系的确好,但是在李从嘉拿下长安之后,那就什么都变了,毕竟如今大唐跟北汉接壤,历数一下大唐的扩张步伐,北汉有危机感是真的。
这样的想法南周和南汉估计都有,毕竟如今他们都跟大唐接壤,李从嘉只是觉得好笑,南周和南汉就算了,北汉你跟着起什么哄?
如果李从嘉想要动手的话,首先对付的就是北汉!为什么?人少啊!
北汉地盘在河东,有十州之地,也称作太原府,听上去似乎挺大,实际上地盘只是后世山西省的一部分,人口在盛唐时期拥有将近二十八万,然而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战乱,现在大概也就是三万多不到四万人,人口锐减相当厉害。
大唐如今人也不算太多,可如果真的算一算的话,人口也当有三十多万,几乎十倍于北汉,在这种情况下,北汉居然跟着南周混?
都不知道是不是该说他们没脑子了。
北周不好打,南周不好打,南汉和北汉还是可以打一打的。
李从嘉叹了口气说道:“想要修个大明宫怎么就这么难?一打仗又要停工了。”
赵匡胤十分意外:“攻打北汉……还不至于影响到大明宫的修建吧?”
李从嘉摇头:“凡事都有意外,钱花出去了短时间就没办法再弄回来,还是留着去买粮草吧。”
赵匡胤没有再说什么,扪心自问如果是他自己的话,他还真不一定能够舍得不修建大明宫,反而先把钱给军队买粮草用,谁不想住更大更好的房子呢?更何况大明宫修成之日,就是李从嘉登基称帝之时,谁不想早点登基?
可李从嘉就是忍得住!
对此周宗忍不住抱怨道:“殿下也是异想天开,徭役就是徭役,为何要给服徭役的人发钱?”
是的,李从嘉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