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赵书记很给面子
(2/2)《风流知青人生》 / 平湖秋色地往赵书记住的地方开。
坐一边的郭老还在说话,在家里说有些不便,说的全都是杨楚生在香港的问题,就是他成了九龙城主的事。
“这事,赵书记知不知道?”杨楚生还问。
郭老也摇头:“那我可不敢肯定。”
杨楚生还笑一下,赵书记知道就知道了,就是这边的有关部门想对他怎么样,大不了又回到红光大队。再大不了就跑,世界那么大,还怕没有人立足的地方。
车子放慢点速度,慢慢开进号称常委区的大门,两位站岗的战士看了一下证件,一放行就进了,然后还得到保卫部登记。
又见到赵书记和他的爱人了,这省委书记笑着伸出手说:“你又坐不住了。”
杨楚生也笑,感觉赵书记的话,好像就是让他有话就快点说的意思。
赵书记也有这意思,但他想的,是这家伙可能又对平县的什么官员不满,跑省城来了。
“杨楚生呀,不错,还没找对象呀?”赵书记的爱人却是来几句家常,这样子,客人就不会紧张了。
杨楚生才不会紧张,见省委书记为什么要紧张,笑着回应一下,接过她端给他的茶。
“你啊,虽然是在小县城,但干的可都是大事。”赵书记说完,冲郭老笑。
“当知青的时候,他干的事情就不小。”郭老也帮腔。
“对了,那些回城的知青,生活怎么样?“赵书记还问。
杨楚生放下茶杯,摇摇头说,“不好。”
赵书记又点着头说:“上面有文件了,今年知青要全部回城,各地的知青办也要撤消,你们红光大队不错嘛,让知青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知青那个不想发展,但难,一是经济问题,二是政策,如果有可能,政策应该向知青倾斜,他们付出的是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杨楚生说到这些就有点激动,说到这些也好,也给他想保留人民公社多了一个话题。
“你来了,不会是知青的问题吧?“赵书记将要让他说话,变成开玩笑的说法,然后和郭老一起笑。
“是关于改制的问题,公社改为区,我还是跟包产到户时的观点一样,最好能适当保留一些。”杨楚生就说了,然后拿起茶就喝。
赵书记听了一时无话,眼前的这个小家伙,包产到户的时候就反对一刀切,现在又来了。后背往沙发里靠:“改制是国家制定的,任何人都不能反对。”
“我知道,这是为了适应开放,在农村,也是包产到户的后续,确实,连生产队也解散了,人民公社也要改。但问题是我们公社还有不少大队,现在应该说是乡,没有包产到户,所以应该还得有公社。”
赵书记听着杨楚生说的,又在摇头:“开放已经初显成效,也证明老的体制不适应新的发展,你怎么脑袋反倒跟不上了。”
“这个问题,也是模式的问题,包产到户是一种模式,我们也是一种模式,开放也不能一定要舍弃老的模式,事实证明,我们的发展模式,也能跟上开放的步伐,甚至还能超前。”杨楚生在赵书记面前说话,也跟他在跟柳书记说话的口气一样,一点也不含糊。
赵书记又在点头,红光大队就是另一种模式,而且发展还超出全省一大截,只是上面定下的政策,下面就只有执行。
“我们的开放,可以划出特区做为试点,为什么不能给农村发展多留下几种模式。开放嘛,就是在不违背国家法律的基础上,各自发挥出特长,也应该允许各地方找出发展的最好模式,这才叫开放。”
好家伙,杨楚生从东绕到西,反正官员们头脑里已经被开放俩字冲昏了,就是有人说旧社会的模式好,也可以说到开放上面。
“这事很难说,也很难一时分清楚,你有没有写什么报告?”赵书记觉得杨楚生说的有理,特区也是一种发展模式,总之他们的模式比全省还好就行。
有点门路了,杨楚生乐一下,然后将他想写一篇关于保留人民公社的文章,登报的事就说了。
“嗯,这倒可以,到时这文章肯定会送宣传部审批,到时再看吧。“赵书记说完了,冲着茶杯一扬下巴:“喝茶吧。”
这事也就这样了,杨楚生也知道,赵书记这样,已经很给他面子了,回到招待所,连夜花了三个小时,将他的文章写完,第二天交给林文娟,然后开着车往香港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