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耽美小说网 » 校园耽美 » 重生之红星传奇 » 第一一一五章 脱围

第一一一五章 脱围

(2/3)重生之红星传奇 / 豫西山人

计划的速度就快了。

周子昆提出,必须得迷惑国民党,让他们以为我军要按照南进路线行动,然后才能摆脱**可能发动的追击,避免腹背受敌!

周子昆的建议得到了项英和叶挺的赞同。于是新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兼政委项英联名向第三战区司令官顾祝同发报,如天气无变化,新四军将于近日撤离云岭地区,向南前进,经苏南撤向江北。云岭地区新四军尚存有3万石大米,移交三战区长官部。

当天夜里,新四军各部队开始集中,秘密向北进发。云岭新四军军部仅留一个营伪装主力,28日天黑后向北急进,追上主力。

历史上新四军向茂林进军时候,和红军长征时一摸一样,连造币厂的机器都让战士们抬着走,行军速度异常缓慢。现在不同了,部队彻底轻装,除了武器弹药和干粮,什么都不带,行军速度一下子就快了。

接到中央和刘一民的电报后,陈老总笑着说:“小鬼子都知道山东八路军文工团一直随刘一民的司令部行动,想必李宗仁、李品仙也清楚。刘司令这是要学诸葛亮吓退司马懿的办法,吓跑李品仙的两个主力师啊!”

少奇同志斟酌一会儿,对陈老总说:“要演戏就演得更逼真一点。我们让与**各部队接触的部队派人通知**,就说刘一民司令员到了皖东北,邀请李品仙、韩德勤、于学忠开会,商量解决苏皖边区团结抗日问题,请他们参加。”

陈老总一听,哈哈大笑:“要得、楞是要得!这样一来,不光是李品仙,包括东进夹击我军的汤恩伯、于学忠都要考虑是不是中止行动了。”

于是,苏北新四军当即通过电台播发了八路军山东军区文工团团长赵小曼率团慰问新四军一支队的消息,而且派人通知开向苏皖边区的**,要他们向上报告,八路军山东军区司令员刘一民南下皖东北,要约见李品仙、韩德勤、汤恩伯、于学忠,调停新四军和韩德勤部的冲突。请各位长官亲临或派代表参加。

28日夜,新四军隐蔽运动,在日伪军防线的空隙间行进,穿越五十里水网地带,黎明时分,突然向铜陵、繁昌间的日伪军防线发起突击。

担任全军先锋的,是傅秋涛指挥的原新四军一支队老一团,就是新四军成军后打响韦岗战斗的主力。

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西尾寿造大将原来的如意算盘是封锁新四军北进通道,逼迫新四军与第三战区部队血拼。他没有想到,皖南新四军明知道铜陵、繁昌间由日军封锁,还是杀向了这里。惊怒之下,西尾寿造命令日军坚决阻击,把新四军打回去。

到了这个时候,日军再想把新四军拦住,已经不可能了。双方战到早上六点的时候,八路军航空一大队的战机赶到了战场,扑向了日伪军阵地,用炸弹炸、机枪扫,硬是吧日伪军的防线撕开了一道长约十里的口子,掩护新四军突破了日伪军的封锁线。

最倒霉的是日军担任封锁长江江面的两艘军舰。昨夜新四军打响后,这两艘军舰就赶到了战场附近的江面,在江面上游弋,企图拦截新四军渡江船只。这下,让八路军航空队逮了个正着,一架架战机呼啸着扑向了日军军舰,把日军军舰直接炸沉到了长江里。

担任第三战区消灭皖南新四军之战前敌指挥的上官云相在新四军打响的时候,就知道自己上当了。恼羞成怒之下,命令52师、108师和川军50军的新7师、144师、116师迅速从东西两面发起追击,命令第40师从南面快速急进,攻占云岭新四军军部,务必将皖南新四军消灭在日军的防线前。

项英和叶挺是在突破日军防线前得知云岭被**攻占的。因为新四军在11月份就开始作渡江准备,暴露身份的地方干部全部随军转移,重建了坚持地下斗争的地方党组织。第40师占领云岭军部驻地的消息,他们很快就知道了。到了此时,项英才算是真的明白刘一民的电报来的是多么及时,心里对刘一民电报中的不恭敬才算是真正释怀,一门心思督促部队加快行动。

就这,**第108师、新7师的先头部队还是追上了新四军,与新四军后卫接火了。要不是八路军航空大队机群及时赶到,新四军依然有可能陷入绝境。

在八路军机群的掩护下,突破日伪军防线的新四军开始登船强渡。

西尾寿造也好,上官云相也罢,到了此时都把希望寄托在了封锁长江北岸的李品仙的两个师身上。殊不知李品仙部的两个师已经在晚饭前秘密后移了。

这事儿李品仙当不了家,能当家的人远在鄂西老河口。

李品仙是桂系骨干将领,这个人坚持大别山抗日有功,但是又坚决执行蒋介石的命令,对**、新四军也毫不手软。叶挺当时给蒋介石发报请求处决四支队司令员高敬亭,就是通过李品仙的司令部电台向蒋介石发报请示的。

收到苏北新四军发的八路军山东军区文工团团长赵小曼率团慰问新四军一支队的新闻通稿后,李品仙就坐不住了,他的想法和苏北新四军领导人刘、陈不同,而是认为赵小曼和刘一民关系暧昧,以刘一民的性格,去哪里都会把他的女人带上。赵小曼到了苏北,说明刘一民也一定到了苏北。刘一民是什么人?那是在湖南通道地区敲诈李长官、白长官的主儿,是动辄消灭日军一个、链各个师团的主儿。如果是刘一民到了苏北,派往庐江、无为一带堵截新四军的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