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耽美小说网 » 校园耽美 » 重生之红星传奇 » 第一二一六章 重回西安

第一二一六章 重回西安

(1/2)重生之红星传奇 / 豫西山人


感谢书友xpw108投2票支持,感谢书友见死战士、瞌睡鱼投票支持,感谢塞族小鱼儿打赏100起点币!

刘一民顾不上考虑蒋介石会怎么想他率先发表谈话、宣布山东军民对德意日宣战的事情,向罗荣桓交待工作后,就带着唐星樱乘飞机返回西安去了。

这一次没有了唐秀儿向日军密报,自然是一路平安无事,天明的时候飞机就在西安的隐蔽简易机场降落,刘一民领着唐星樱和随行的参谋处副处长**风、电台台长贺兴华、担任警卫的李小帅、胡昌保直接去中央驻地见主席和老总。

主席和老总本来都已经到机场迎接了,但是天实在太冷,刘一民又因为给罗荣桓交待工作而耽误了出发时间,主席和老总只好先回来了。这一听说飞机到了,两个人又要去迎接,同志们劝阻了两位领袖,他们就在驻地大门口迎接爱将归来。

车到中央驻地大门口的时候,刘一民远远地看见主席和老总以及其他首长们都在门口迎接,心头一热,不等车子停稳,就跳了下来,整理一下军姿,大步流星地走过去,“啪”地一个敬礼,大声报告到:“报告主席、总司令:山东局书记、山东军区司令员刘一民奉命前来报到,请指示!”

总司令穿着军装,给刘一民还了礼。主席没有还礼,而是跨前一步,拉住了刘一民的手,左右端详了一阵,这才用他那特有的浓重的湖南口音说到:“刘一民同志啊,我怎么看着好像是长壮实了啊?”

朱老总在一旁插话道:“确实是长壮实了,敦实了许多。”

一会儿工夫,陈云、张闻天、任弼时等领导同志都过来亲热的握手问好,忙得刘一民不停的敬礼。

刘一民忙乎完,随行的唐星樱等人赶紧上来向首长们敬礼问好。

看见唐星樱,朱老总就说,和儿和平儿长得可乖了,小唐已经多长时间没见两个儿子了,快别在这里呆着了,赶紧回家去看看儿子,休息休息。

唐星樱报告说谢谢总司令关心,她一会儿见见蔡大姐、贺大姐、康大姐、刘大姐她们,报告一下山东妇委会的工作,就回去看孩子。

主席性子急,急着和刘一民探讨珍珠港事件后的国际局势,拉着刘一民就往住处走,老总他们都跟着去了。唐星樱去找几个大姐了,剩下的贺兴华、**风他们都被中央警卫团的同志引去休息了。

到了主席住处的办公室,刚刚坐下,主席就让刘一民详细谈谈对莫斯科保卫战的看法和太平洋战争的未来走向。

进到主席办公室的,都是书记处的几个书记,刘一民讲话也就没有任何忌讳了。

刘一民先讲了对莫斯科保卫战的看法,说是从目前的关于莫斯科会战的报道看,可以判断此战苏军必胜。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希特勒犯了战略错误,本来,以德军闪电战的威势,德军确实应该能够在冬季之前攻占莫斯科,他们只需要延续前期攻势,在八月份发动攻占莫斯科的战役就行了。那个时候苏联西线军队已经被击溃,根本就不可能组织起有效的防御,加上有日军在远东牵制,苏联灭国在即。但是希特勒脑子发晕,急于解决在乌克兰的苏联空军对罗马尼亚油田的威胁,又看中了乌克兰的原料对德军的重要性,拒绝了前线将领的请求,先去攻击乌克兰。这样以来,为苏军重新补充提供了时间。等他们到10月份重新进攻莫斯科的时候,又被秋雨泥泞阻挡住了。一来而去,莫斯科的防线建立起来了,德军再想攻占莫斯科,就已经不可能了。二是天气帮了苏联红军的大忙。俄罗斯的冬天比华北的冬天冷多了,枪栓都拉不开。苏联人长期生活在那里,家家都有棉帽、棉靴、棉大衣,制造的武器傻大笨粗,精密程度赶不上德军,但是便于操作,坦克、汽车以柴油发动机居多,不怕严寒。而德军,原来的计划是在冬季到来前结束战斗,根本就没有给士兵们准备军大衣、皮靴、皮帽之类的装备。现在战争打到了冬季,这些越冬装备一时半会儿哪里能准备的急?又哪里能够足额运到前线配发到每个士兵?德军的坦克、装甲车、汽车又都是汽油发动机,武器又很精致,这样就出现了装甲车辆趴窝、士兵的枪栓拉不开、大批士兵冻毙的情况。从这点上说,此时的德军已经不战自败了。三是斯大林这次选对了人,让朱可夫担任了莫斯科战役的总指挥。要知道,苏联红军之所以在开战之初东西两线全部败北,固然有敌人突袭、战略战术失当等原因,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斯大林搞大清洗自毁长城,把红军的骨干军官杀的太多了。这是斯大林作孽,他不打败仗谁打败仗?但是,苏联毕竟是个实现了工业化的大国,红军战士的文化水平较高。经过一段战场磨练后,那些有文化的军官就会成长起来,苏军的战斗力还会再次提升。朱可夫就是这样的例子。这个朱可夫就是诺门罕会战时的第一集团军司令,头脑清楚,英勇善战,我看他是苏军中凤毛麟角的将领。由他指挥莫斯科会战,又是倾举国之力会战,已经被严寒折磨得不成样子的德军,自然是要失败的。其它原因就不用说了,仅仅这三条原因就足够了,莫斯科会战必然以苏军获胜而告终。

张闻天急切地问:“刘一民同志,按照你的分析,是不是苏联红军此次可以一鼓作气将德寇驱逐出苏联?”

刘一民摇摇头,叹了口气,说到:“没有那么容易。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