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耽美小说网 » 校园耽美 » 重生之红星传奇 » 第一五八五章 番外七、日本战后重建(续)

第一五八五章 番外七、日本战后重建(续)

(1/2)重生之红星传奇 / 豫西山人


刘一民会见野坂参三等人时间持续了一个上午,谈话内容涉及日本战后重建的方方面面。

这个谈话,被黄薇写成了《盟国驻日本总督刘一民将军畅谈治理日本理念》,在日本疙瘩媒体发表,普通日本民众都可以看到。

海军覆灭了,关东军覆灭了,中国派遣军覆灭了,山田乙三、畑俊六、冈村宁次成了俘虏,裕仁天皇投降了,南方军投降了,骄横不可一世的闲院宫载仁亲王吓死了,总参谋长杉杉元自杀了,在日本匆匆组建的本土防卫军被缴械了,现在,穿上了僧衣的裕仁天皇和发动战争的近卫文磨、东条英机等日本战时几任首相和大臣们都被捕入狱了,等候东京国际法庭审判。

除了皇宫暂时没动以外,日本有名的将军、财阀们的家都被我军查抄,而且查抄的财产都在报纸上公示,专门列明那些财产是从中国、东南亚掠夺所得,那些财产是用从中国掠夺的财产购置或者入股扩本而来的。这一下,那可真让日本民众开了眼,他们哪里能想到这些军阀、财阀竟然有那么多钱啊,而且是从侵略战争中靠杀人放火掠夺来的。说到底,是让穷人的孩子去烧杀抢掠,他们坐享其成,拿大头,当富翁。这样以来,日本出现了一种非常奇特的景象,那就是疯狂检举。检举邻居的、检举亲戚的,检举对象一律都是上过侵华战场、日苏远东战场、东南亚战场、包括朝鲜战场而暴富的人家,搞得精锐的第一兵团、骑兵第一军、炮兵第一军、防空第一军成了专门逮捕嫌犯的执法队。

这种情况让刘一民很欣慰,觉得日本人民觉醒了,知道向那些统治阶级反抗了,我军一定得大力支持!

就在检举大潮中,裕仁天皇的长子明仁登基了,年号定为平成。

明仁天皇生于1933年12月23日,这个时候才9岁。

刘一民以盟国驻日本总督的身份出席了明仁天皇的登基典礼,并在典礼上第一次见到了良子皇后,现在应该叫皇太后了。

典礼是按照日本皇室传统礼仪举行的,只不过由于主要的皇族成员都被捕入狱,又没有其它国家来祝贺,明仁天皇的登基典礼显得暗淡无光了。

为了减轻一点日本人心中可能会产生的对明仁皇帝傀儡皇帝的看法,刘一民在典礼上没有讲话,而是一身便装,带着袁国平、高原等人静静观礼。

典礼仪式一结束,良子皇太后领着女儿照宫成子内亲王、孝宫和子内亲王、顺宫厚子内亲王求见刘一民,邀请刘一民在皇宫里喝茶,她要和三个女儿一起给刘一民奉茶、做日式茶点。

照宫成子内亲王今年17岁,脸型瘦削,继承了裕仁天皇和良子皇后的优点,站在那里看上去倒也显得亭亭玉立、娇娇羞羞。

如果倪华不走,很可能刘一民会同意与倪华一起到日本皇宫中品尝一下传统的日本茶道和茶点。但是,由于倪华的离去,刘一民的心情一直不好,只不过是重任在肩不得不操劳而已。这个时候他根本就没有心情品尝什么茶道和茶点,当即拒绝了良子皇太后的提议。

良子皇太后随即又提议愿意让长女照宫成子内亲王到总督府去学习社交礼仪,接受总督指导。

这里面的含义太深了,刘一民一下就笑了,弄得良子皇太后务必惶恐,慌忙说给你添麻烦了。然后又提议说如果总督阁下有时间,可以欣赏一下照宫成子内亲王、孝宫和子内亲王、顺宫厚子内亲王的琴艺和舞蹈,她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琴棋书画都学的很认真,请总督阁下一定鉴赏。

刘一民忽然想起溥仪交代的访问日本时曾经向裕仁天皇的母亲提出想认照宫成子内亲王为义女的往事,记得溥仪交待说他是想认照宫成子内亲王为公主后,找一个满清皇室子弟娶了照宫成子公主,生了孩子可以继承他的伪满皇位,断了日本人想让溥杰和日本妻子生的孩子继位的念头。这一见了照宫成子内亲王,刘一民忽然觉得溥仪那是瞎白话。裕仁天皇哪里会舍得让年龄不大的公主去认溥仪当干爹。

皇室公主在皇朝兴旺时期命运都不一定好,等到国破家亡时更是凄惨。日本皇室现在实际上就算国破家亡之极,连裕仁天皇都被抓起来关进监狱了。良子皇太后心里明镜一样,她一家人的命运都操在眼前这个高大英俊、日军抓不到杀不死的中国将军手里,因此才拉着三个女儿求见刘一民,那意思再明白不过,是要用女儿来换丈夫的命、换明仁天皇平安、换一家人的安全。

刘一民来参加明仁天皇登基典礼,主要出于政治考虑。那就是要让日本人明白,盟国决议废除天皇制,明仁天皇只是过渡性的天皇,20年后就必须得宣告退位。

刘一民很认真的告诉良子皇太后,裕仁天皇支持和推行军国主义,策划发动侵华战争、日苏远东战争、太平洋战争,造成数以千万计的无辜平民死于战火之中,罪孽沉重,必须公开审判,明正典刑。如果裕仁天皇能够认识自己的罪孽,如实交待问题,相信东京国际法庭的法官们会给他一个公正的判决。日本皇室对侵略战争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当向各国人民真诚忏悔,并且严格执行中美英苏西贡公告的决定和盟国代表会议上废除天皇制、皇族平民化的决定。如果日本皇室态度真诚,有实际行动,各国人民是宽容的。反之,如果皇室企图蒙混过关、拒不认罪,或者避重就轻,是不会得到各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