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节

(1/2)[明朝]科学发展观 / 青律


在这段时间里,虞璁和严世藩都在不约而同的补这朝鲜历史。

好在这个国家也就一百多年的历史,也没太多东西。

稍微往前追溯些许,那就是元朝的时候。

元朝时有个人叫李成桂,他爹是一个千户。

在元末的时候,李成桂和他爹一起帮高丽王朝首辅了双城总管府,然后一起投靠了高丽的势力,帮高丽人一起抵御了元朝红巾军的入侵。

某种意义上,这对父子就是所谓的元j,i,an了。

内j,i,an毕竟是没有忠心这种东西的。

在之元朝被明朝取代不久之后,李成桂发动了叛乱,直接掌握了高丽政权。

也就是说,某种意义上,这朝鲜国的始皇帝是自己人。

朝鲜二字,本来用来代称东方古国。

后来李成桂推翻了高丽王朝,自立为王之后,以藩属的身份上奏老朱同志,求取一个新的国号。

他自己在写文书的时候,拟了两个国号,一个叫朝鲜,一个叫和宁。

老朱大笔一挥,就选了前面这个。

在庄重的情况,比方说敕封或者新皇登基的时候,这个国家的全名是‘有明朝鲜国’。

当时虞璁看到这一段的时候,颇有些唏嘘。

如果后世没出那么多乱子,国家没碰到那些个糟心的事情,这朝鲜国怕是跟海南岛一样,也应该是中国‘自古以来’的领地啊。

而朝鲜安分不安分呢?

当然是不安分。

这些年里,朝鲜和明朝、女真的关系,都非常的暧昧而不确定。

虽然朝鲜屡屡派人坐船去南京留学,跟明朝也交往频繁,但是其中一代的世宗大王创建了训民正音,在三年后广泛传播,试图取代已经根深蒂固的汉语。

这件事大概发生在八九十年前,语言传播的也不算很广泛——目前贵族和官方文书依旧使用汉语,明朝这边也懒得去了解这所谓的新语言。

说是什么训民正音,也只是把汉语的表音和表意拆开使用,想着法子打几个擦边球,以文化调整的方式来试图摆脱明朝的控制而已。

虽然在现世的历史里,朝鲜确实是在不动声色的一点点脱离大明爸爸的控制。

但是至少在明朝的那一段里,朝鲜是没太多可以指摘的东西。

因为明朝对朝鲜,有三大恩。

第一,叫大造之恩。

朝鲜这个国家的诞生,都是朱太祖亲手裁定的。

第二,叫再造之恩。

几十年以后,丰臣秀吉会入侵朝鲜,是明朝人前去救援,把这个国家给捞了回来。

第三,叫东援之恩。

在皇太极开启全面入侵,两方都自顾不暇的时候,崇祯皇帝仍旧发了救兵去朝鲜帮忙。

三大恩汇在一起,让明朝灭亡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朝鲜都不承认清朝的存在,并且积极的接受明遗民。

正因如此,虞璁才深思熟虑,决定用温柔一点的方式把这个藩属国给吞掉。

——吞总是该吞的,毕竟两百年之后,这个国家又开始疯狂搞事情。

与其这样,还不如先行一步,把他发展为一个普普通通的省。

虽然带着一股子泡菜味,忍忍也就咽下去了。

第139章

历史中的严世藩, 基本上背尽了恶名。

他贪财,好色, 其道德败坏之程度以至于让人以他为原型, 写了本金瓶梅。

严东楼, 西门庆,似乎也是这么回事。

可以考究的是, 他大概纳了四十多房姬妾,比起点后宫文里的种马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历史中的许多东西, 也是现代里不敢写的。

比如世宗的三子朱载垕,那位早夭而办法享福的朱载垕,因为陶仲文所谓‘二龙不得相见’的批词,前面二十多年都没见过他那当皇帝的爹。

这已经不是被冷落了, 是跟打入冷宫差不多的级别。

在朱载垕还是裕王的时候, 严家父子就对他非常冷淡。

没有阁老和小阁老的命令,户部压根不敢给裕王赏赐。

皇帝在西苑那日夜烧香问道,也不关心这一档子事。

于是一连三年, 小可怜裕王都没有得到一笔岁赐。

最后他被逼的没有办法了,只托人去凑了一千五百两银子送给了那严世藩。

严世藩压根没有顾虑,直接把那一千五百两银子给收了, 才让户部补发了岁赐。

而且这事还成了他酒桌饭局上的谈资,没事拿出来显摆两下。

预备的太子给大臣上供, 这种剧情也当真是匪夷所思。

虽然说清朝在撰写明史时确实魔改了许多,春秋笔法也用的相当微妙,可有关严世藩的种种事情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 都相当的一致。

在莫名其妙来到这个王朝之前,虞璁对严世藩的印象还停留在《海瑞斗严嵩》、《怪侠一枝梅》的角色里。

虽然都是反派角色,可无一不选了眉目间英气的年轻小生,个个眉眼都相当标致。

等真的见了他本人,虽然没有那电视剧里特有的俊朗之象,却多了一抹出尘的清气。

想来也与王杨两位老臣的养育教导有关。

严世藩十五岁入京,人生中最重要的几年青春期,全是被这几个老狐狸调教磨砺着出来的。

严嵩惯着他的发妻,一辈子不再纳妾,那发妻又格外的溺爱儿子,要不是虞璁当初设法让严世藩一人留在北京,恐怕真的又要养出一棵歪脖子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