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节
(1/2)《曾经风华今眇然》 / 祎庭沫瞳
白老夫人希望白赏历能再添个孩子,白君昶去后,她总觉得儿子膝下单薄,但这个外甥女早已过了适合生育的年纪,只能指望新人了。外甥女日日来诉委屈,她开始还愿意安慰几分,也藏着自己的心思不提,后来也烦了,觉得外甥女没用,拿不住白赏历的心,还不让纳妾,实在不可理喻。气闷了几日后,说自己身体还没缓过来,想去庄子上小住修养。也不等旁人再说什么,就让身边的人收拾东西出发了。
白大夫人没了可诉的人,家里又没个能帮她说话的,让她越发愤懑,每天不是咒骂那些妾室,就是对儿子那里挑鼻子挑眼。而白赏历和白君阳过得到是前所未有的舒心。白君阳瞒着母亲,把两个姑娘都睡了,现在就等找个机会提抬妾的事,以后这日子也逍遥些。
至于白君瑜这边,之前大伯送给他父亲的女人早就被打发走了,只是没对外宣扬而已,只等时机合适了再说。而白君瑜买来准备让白君阳挑的那几个姑娘和小厮,除了被挑走的,剩下的也都发卖了,一个没留。
在这狂风扫落叶般还至其身后,边关的战事也终于爆发了,京中一时物议如沸,人心惶惶。与此同时,郤十舟那边也查到了那位“曹哥儿”,是城郊守卫营的一个小队长,名曹光明。
第24章
城郊守卫营正经名字叫“进字营”,是军中比较特殊的存在。
进字营的兵不负责上前线打仗,也不管守卫京中秩序和安全,是夹在兵部与户部之间的存在,专门负责运送粮草的。
打仗的军饷、粮草等都归户部管,但户部又无权管辖进字营,这些人中也没有一个文官能跟户部扯上关系的,而对兵部来说,这些人就是不能上战场的兵,连调度他们都觉得没必要,所以也不爱管。到了需要运粮草的时候,自有圣旨安排,而皇上也不会直接见他们,最多是送完回来,负责进字营的将军写折子上报情况就行了。如无特殊,皇上也不会召见。
这在军中算不是肥差,却是最安全的,不上战场,性命无虞。赶上没战事的时候,他们也就按季将粮草送到各地驻军那边,并不多劳累。有战事打了胜仗,他们分不到军功却能分上些赏赐,打败仗了,跟他们也没有关系。于是这也成了京中官宦关照自己文不成武不就,但能吃点苦的远房亲戚的首选。
这曹光明能进进字营,若不凭关系,仅靠自己的可能性太小。进字营人员更替很慢,可以说只要不犯错,就是个养老的地方了。
祁襄吩咐了继续去查曹光明是怎么进的进字营,其他的要顺着这条线看看能牵出什么来。
祁襄这边算是清闲,但白君瑜可就没那么闲了。
边关开战,早朝日日议事。白君瑜还记着祁襄让他不要主动出头的话,所以这几天除了必要的话,别的并不多说。
边关驻守的将领请求朝廷派兵支援的折子一封接着一封,克骊族这次完全是有备而来,看样子不只是为了食物,大有侵占城池之意。而议了几天,连是派兵过去,还是调兵前往都没有个准。
不是因为粮草不足,也不是因为朝中无人,更不是因为兵数不足,而是谁都想占这份军功,但有些人想占却没这个能力,又不甘心拱手让人,所以相互牵制起来,没有最终的结论。
而皇上也有皇上的顾虑,派奉北将军或其他老将去是最稳妥的,可这些人战功卓着,要再添,必得谨慎,以免功高震主。再者,万一败了,可比一般将士败北更致命,到时气势不在,恐怕面对的将是接连的败局。也好在奉北将军等人没有主动提出出战,这让皇上比较满意,没有君王喜欢臣子争功或别有目的,这样正合他心意。
“皇上,克骊族来势汹汹,调兵支援比较快,可以尽快打压住克骊族的势头。”
“皇上,臣以为不妥。调兵固然快,却也会削弱一方防御。若有不轨之徒趁机生事,岂不是拱手让城?”
“臣复议。如今军中人数充盈,赶往边关是慢一些,但只要出征人数够多,气势上就可以给对方压力,边关将士也会受到鼓舞。是最妥当的办法。”
“臣也复议。调兵总归不稳,如今开战,又不知道有多少外族想坐收渔翁之利。保险起见,还是京中派兵最为合适。”
大臣们热烈地讨论着,白君瑜站在队列中也不说话。
皇上昨夜为这事也没睡好,想了一晚上,心中已有定论,“既如此,那还是从京中派兵。众爱卿觉得谁带兵出征更为合适?”
“启禀皇上,朝中老将众多,骠骑将军、护国将军、镇国将军都是上上之选。”
“臣以为不妥,几位将军是有战功,经验也丰富。但都已上了年纪,如此周车劳顿怕是上选。”
“皇上,老将军们近来的确多有不适,臣等也有所耳闻,即便愿意为国效力,也怕途中受罪。臣以为奉北将军、正南将军是合适的人选。”
“北方边关有苍厉将军驻守,其与奉北将军、正南将军同品阶,届时以谁为主将呢?”
与白君瑜一并沉默了多日的左丞相出列,“皇上,诸位大臣的顾虑都有道理。苍厉将军经验老道,为主将并无问题。但为增加士气,稳固军心,臣以为,可以派皇子一同出征,扬我国威。”
此话一出,再没有争论声,似乎所有大臣都同意左丞相的观点。
户部尚书道:“皇上,诸位皇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