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节
(3/3)《至虔至深》 / 叶遍华煎熬偿还。
话剧谢幕后赵文彦在剧院后门等了一个多小时,沈乔才从员工通道里出来。“院长呢?”他问。
“老师还要跟剧院经理谈事情。”沈乔说,“他让我们先走。”
赵文彦点点头,考虑到晚上回学院太危险,他们在附近定了酒店。到房间后沈乔洗了个澡,擦干头发出来后赵文彦便直截了当地进行评价:“剧本内核有问题,其他方面再好也挽救不了这一点。”他微微顿了顿,“你和院长都演得很好,但这个剧本可能一开始就不适合改编成舞台剧,电影或许还好些。”
这个剧本过于强调内心戏,对白上就相对薄弱,表现在舞台上就是张力不足。而演员过于出色的表演,在另一个方面反而会放大剧本的问题,从电影的整体来讲,这并不是好事。
“老师也是这么说的。”沈乔说。
赵文彦一愣。
“他拿到剧本时就告诉我,即便他动用人脉,为它拉到最好的团队,它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好作品。”沈乔把靠着的枕头拉到身前,“但它给演员的发挥空间非常大。它不会给你带来多少声誉与名气,却能让你实现作为演员的价值。”
“他让我选之前自己就做了决定,而我跟他的选择一样。”
电影可以因为演员的表演而提高整部影片的水准,但同样的准则在话剧上并不明显。
话剧对演员的要求更高,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传播内容的需要,但如果内容本身就不够丰满,演员的表演再出色也用处不大------舞台根本没有留给观众回味的余地。
“演员的表演也许不足以拯救一部戏,但再糟粕的剧本也无法掩盖演员的光彩。”沈乔说,“你还记得老师得威尼斯影帝的那部电影吗?”
“记得。”
1984年,卡尔·凯斯特纳凭电影《礼物》获得威尼斯最佳男演员,电影本身质量并不高,唯一的光彩即在于凯斯特纳惊为天人的表演,评论一致认为他一人即把电影送进了主竞赛,但谁也没想到他还把自己送上了领奖台。
“他跟我谈起过接这部电影的原因,他是演员,吸引他的只是角色,故事是编剧和导演的事。”沈乔轻吁,“我们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挑选自己喜欢的角色,尽最大的努力为戏服务,这才是演员的意义。”
“但你们还是需要最好的剧本和导演,你们的才华才不会被......才能发挥到最好。”
他本想说浪费,却又突然觉得,只要沈乔在表演,他的才华就绝不会被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