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节
(2/3)《期思》 / 白刃里众卿都有什么想法,说说罢。”
“据北境军报,大凉此次分批派兵,可见大凉王和大凉各部意见不甚统一,兵力最多二十万,北境大营加上附近州府调兵,应当是足够的。”兵部的大臣赞同道。
“兵虽够了,眼下却也只有陆应秋坐镇,加上狄宥良,北境那边还需派个人去才行。”鸿嘉帝皱皱眉头。
期思闻言,心里也赞同鸿嘉帝,北境打仗,朝中是需要派人的,只是不知要派重臣还是皇子去,按道理讲,这件事情上,嘉王是最突出的人选。
殿内一阵议论,重臣低声讨论,放眼望去,众人神色话语间各有打算,期思权当作旁观,这件事上,嘉王大概会主动出来,就是他立功的好机会。
但事情的转圜总是不按常理,鸿嘉帝在玉阶上缓缓来回踱了一遍,宰辅大人林玉上前一步,抬手一礼:“陛下,依臣看,淮王是不二人选。”
期思:“?”
林玉举荐自己去北境?
期思控制得很好,没有失态,但并未掩饰自己的惊讶,抬眼看了看林玉,又忍住没去看嘉王。
林玉是朝中最有地位的重臣了,他这话一出,殿内霎时一片安静,随后又是一阵议论。
除了林玉,谁也没考虑过推荐期思这位之前从未在朝中出现过的淮王。
期思这才迅速扫了一眼周围,注意到嘉王并不感到惊讶,而虞珂和大皇子安王都显然是有些意外的。
虞珂惊诧之下,下意识要反驳林玉,期思不动声色拦了他一下,示意他冷静。
鸿嘉帝闻言停了步子,脸上看不出什么情绪,回到御座,一手搭在案上,看了看众人,又看看期思,问林玉:“淮王?怎么说?”
林玉回头微笑着朝期思微微颔首,继而对鸿嘉帝解释道:“淮王四年前因战事而前往燕国,可谓对那场仗感怀最深,民间也因此对淮王颇有好感,大凉来攻我晋国北境,淮王去军中,一则鼓舞警醒将士们,二则让军中众人感到亲切真诚,士气定会大振。”
林玉的话说得很周全,嘉王随之上前也说道:“方才本觉得六弟刚刚回朝,不应去北境奔波,但林大人此言一出,倒是极有道理,儿臣附议!”
林玉的话掀起一阵疑惑议论,而嘉王的话则让殿内风向一下子明确起来,陆陆续续又有臣子表示赞同。
期思站在那稳稳当当,不动声色,心里想,听起来是很有道理,但恐怕一丁点也不是为了大局,而是另有目的。
安王回头看了看期思,未开口表态,他一向不怎么出风头,于战事上更是不感兴趣,所以不会跟风说什么。
鸿嘉帝并不注意其他人你一言我一语的附和或异议,只是看着期思,沉思片刻,问道:“老六,你怎么想的?”
期思这才上前一步,温雅端肃,一礼道:“父皇,若国之所需,自当在所不辞,何时都是一样的。”
嘉王热切地慨叹:“六弟有担当!”
期思谦逊一颔首:“皇兄谬赞,都是本分之内。”
心中却觉得微妙,他发现嘉王正是那个与燕国李岑和裴家勾结之人,又撞见嘉王和林玉过从甚密,还未来得及进一步查探,林玉就迅疾果断地将他弄到北境去。
若嘉王去北境军中,显然是赚名声的好机会,他们肯用这个机会来支走期思,疑心一起就立即动手,果决无比。
林玉和嘉王,比起李岑和裴家更高三分,这份敏锐警惕,尤其是裴家都无法比拟的。
这个地步上,台阶都架好了,鸿嘉帝便点点头:“这事就交给你了,刚回来就要扛起这等大任。”
期思深深一揖,平静地领命:“定当不负所托,竭力协助陆将军,捍卫北境寸土。”
第114章 变数
朝会散后,虞珂对期思低声说:“我去跟父皇说,你不要去北边,这件事不对劲。”
期思安慰他:“有些事是必须要做的,放心,我不会有事,何况是去帮陆应秋。”
嘉王过来,虞珂便不动声色与期思保持了距离,压下面上的不悦。
“六弟,这件事辛苦些,但不是坏事,莫要怪罪皇兄。”嘉王十分诚恳。
期思笑笑:“怎么会,既是为了晋国疆土百姓,又何分你我?”
北境已经在备战,朝中一致议定,由淮王亲赴北境,时间很紧,鸿嘉帝召期思入宫,两人在殿内秉灯密谈大半夜,鸿嘉帝交代给期思,此行要做的就是以淮王的身份鼓舞士气,一切听陆应秋的。
期思一一记下该做的事,不该做的事也朝鸿嘉帝点到为止保证了,鸿嘉帝这才放下心来。
“你稳妥做事,回来便可想办法离开朝中,否则这种事层出不穷,也是个问题。”鸿嘉帝叹了口气,朝后靠在椅背上,神色深沉。
期思敛首道:“陛下说的是。”
回来?恐怕很多人一念之变,就会不想让他回来。
虞珂最是反对此事,但他不能在朝中公开为期思说话,期思也劝他,便只好由着期思的意思。
“你功夫好,但上了战场要小心,更要提防身边人。”虞珂叮嘱道,目中隐有忧色。
“不要担心,北境有陆应秋,我和他彼此照应,更会加倍小心。”
期思擦拭着楚腰剑,将剑放在桌上,又拿过破离剑,放在旁边。
破离剑是在燕国的时候,大凉那边送来给期思道歉的,这剑原本是瑞楚少年时的佩剑。
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