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节
(1/3)《与权谋》 / 故宅骑士
“于礼不合。”章年卿冷静道:“外公没有带过兵,没有立过战功。不可封将,着于礼不合。”他问,“冯先生,内阁能驳回吗?”
冯承辉苦笑,“内阁是二宗当家,刘宗光和谭宗贤意见不合时,会适当搁置此事。两人分别向皇上施压……不过,皇上若心意已决。司礼监会向内阁施压,谭大人通常不会反驳皇上的意见。”
章年卿眉头紧锁,低低道:“那……我昔日晖圣阁的同窗,如今都在哪里任职。旁人都说,冯先生桃李满天下……我需要声势助威。”
冯承辉立即道:“我给你写拜帖。”章年卿立即为他翻出笔墨。
二宗意见鲜少有统一的时候,但此次对付陶金海,只怕是两人都喜闻乐见。内阁五大学士只剩尚文贺和晁淑年。章年卿焦灼的敲着桌子,过了会儿,他道:“冯先生,你先在这里写着。我去找晁尚书。”
这件事由礼部发声最好不过。
冯承辉愕然抬头,章年卿已不见踪影。
内阁,谭宗贤、刘宗光、尚文贺、晁淑年四人都神情严肃,刘宗光意味深长的看了眼李盛,没有言语。司礼大太监坐在四位阁老对面,场面一度僵持。
晁淑年端茶时被塞了个小纸条,看过之后,不动声色吃下,混着茶水喝了。
刘宗光和谭宗贤客气的谦让一番,刘宗光率先开口,道:“圣意如此,我等自当立即拟草 旨,待拟好后,送往司礼监批红。公公你看是回去等着,还是……?”刘宗光想拖着,起码拖到他搞清楚事情在下结论。这道圣旨来的太诡异,他还没搞清楚这是皇上对河南的妥协,还是上的新枷锁。
司礼监却不想再等,含蓄的催着,勿必让今天把圣旨办下来。
晁淑年噎着一句‘于礼不合’,生生不敢当这个出头鸟。
谭宗贤端着茶盏沉思,热气腾腾,大家都屏气等着谭宗贤发话。谭宗贤的面前一片烟雾缭绕,大家有些看不清他神情,只听他道:“刘大人说的是,内阁拟旨又不是小孩子玩泥巴,说捏就捏好。多少也给我们一点时间……互相体谅。”其他人纷纷附和。
司礼监的人还在犹豫,谭宗贤见状道:“我和你们一起去见皇上。”话毕拱手,对内阁诸人道:“……我也仔细听听圣意,看看是个什么样的章程。”
众人皆道谭大人辛苦了。
日头正烈,谭宗贤跪在紫来殿外已经有一炷香了。等开泰帝‘忙完’,终于召谭宗贤时。谭宗贤站起来腿都有些打晃,勉强撑着。
进殿后,开泰帝问谭宗贤,“为什么不奉旨行事。”
谭宗贤跪着道:“臣不敢!只是陶金海当不起‘宣威将军’这一衔。只怕封了他,不能服众……会寒诸位武官的心。”
开泰帝不答,只扔下一份奏折道:“为庆祝宣威将军晋升,河南会进行一场检阅祭典,先帝的三皇子、四皇子,朕的长子小齐王都会去观礼。”指了指谭宗贤,“到时候你也去,带着尚文贺一起。”
谭宗贤掩下满目愕然,“臣,遵旨。”
开泰帝瞥眼谭宗贤,不疾不徐道:“河南共有壮丁十三万于人,除了河役、务农人,五十岁以上残老人,亦有青壮年八万于人,宗贤,你猜,陶金海手里会有了多少人?”
“臣……臣,不知。”谭宗贤忽然意识到,开泰帝言出必行,当初他说‘陶金海如果敢动,就削了他’并不是一句空话。
开泰帝在逼陶金海私兵走到明面上,宣威将军可以领更多的兵,陶金海如果聪明,就趁检阅时把私藏的兵趁机带出来。将私兵归整,合法化。
如不然,皇上下一步就会开始查黄册、鱼鳞册。将陶金海这些年在河南吞掉的地亩税、赋税,全部缴下。陶金海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胆大包天了,不管天灾**风调雨顺,年年报亏,将原本属于朝廷的赋税全部归于囊中。直晃晃的在国库抢钱。
届时,军、民、财一个都别想保住。
内阁拟旨期间,章年卿也没闲着,连同礼部等人联名起草上书,以‘巡抚封将’史无前例,不合祖制等理由力图驳回,站的都是江山社稷。只可惜惨遭驳回。
章年卿多次据理力争失败,直到圣旨颁下,都未能力挽狂澜。
河南,陶家。
圣旨宣读完毕后,陶金海接旨叩首谢恩。
孟公公道:“陶大人,皇上请钦天监择了个好日子,就在十月初三。”
陶金海会意道:“检阅祭奠会在十月初三如期举行。”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已经没有退路。
陶金海决定将计就计,将鸾家军改名为栾家军,在检阅祭奠上摆在明面上,不再藏着掖着。甚至在诸位皇子观礼时,刻意展示其精兵强锐,锋芒毕露。震慑意味十足。
三皇子吓的魂不守舍,晚上睡觉都是杀气腾腾的叫喝声。
四皇子则很意外,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不是青鸾的鸾?
难道他误会了?
京城,章府。
章年卿感到很失败,“我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还是输了。”简直浪费冯先生偷偷给他通风报信。
“圣意难违。”冯俏道:“皇上执意要做的事,谁拦的住。只看想不想罢了。”
在绝对的权威面前,任何的手段博弈礼数都是白搭,和生死难违是一个道理。
章年卿苦笑道:“我还没你看的明白。”
“天德哥,不要悲观。现在不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