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3/3)职业粉丝 / 钟晓生

是“托儿”。

明星参加活动,台下观众寥寥无几,镜头拍出来不好看,赞助的商家也不满意。所以电视台或经纪公司就只能花钱雇人来看演出,帮忙吆喝两声,以显得很有人气。这事儿以前常有。当追星成为一件时髦的事情之后,电视台和经纪公司就不用再做这样的事了。非但不用花钱雇托儿,还可以高价贩卖活动的门票,反正大有人来抢。

虽然职业粉丝诞生的思路源于临时观众,但远比临时观众要高级得多。首先,临时观众是临时工,是一锤子买卖,而职业粉丝是长期合同工;其次,临时观众的工作就只是帮忙捧个人场,而职业粉丝的工作非常复杂,最主要的职责是管理庞大的粉丝群体,配合经纪公司控制粉丝群内的舆论风向。

这个比“托儿”更高级的“托儿”其实是随着选秀节目的兴起而诞生的。在选秀比赛大热之前,内地的偶像一直是缺位的。人气火爆的明星要么是港台的,要么是日韩的,内地似乎只有“演员”和“歌手”这种靠技能(脸)吃饭的职业,却没有靠人气吃饭的偶像,也鲜有疯狂的追星族。是选秀比赛制造出了内地第一批影响力巨大的偶像。

有了偶像,就有粉丝经济;有了粉丝经济,就得有人来管理。

刚开始的时候,粉丝群都是自发成立的。一些入坑早、积极活跃的人很容易混成粉头。一个有手段有能力的大粉头在粉丝群里影响力之大仅次于偶像本人。为了能经营好粉丝群体,经纪公司往往会对粉头进行拉拢甚至收买,以期在粉头带领下的粉丝团体能够乖乖听话。

然而这种拉拢和收买往往已经属于亡羊补牢的行为,难以力挽狂澜。自发成长茁壮的粉丝群体很多根本不会买经纪公司的帐。甚至有些自我意识太强的粉头非但不肯听公司的指令,还会煽动粉丝团跟经纪公司唱反调,煽动偶像跟公司闹解约。

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几次之后,经纪公司终于意识到了粉丝经济的可观性。与其被动讨好,不如主动扶植自己的势力。这才有了职业粉丝的出现。

朱筱桐就是在这个时候被挑上的。

那时候她的表姐就在某经纪公司上班,某天表姐找到她,提出:“听说你追星。我们公司正好在招职业粉丝,不如你来试试?”

那会儿朱筱桐还是个大学生,听了这个提议都懵了:“职业粉丝是什么?我从来没做过啊。”

“没做过怕什么。”表姐说,“我们公司的经纪人以前没做过经纪人,就是个卖保险的;我们公司的老板也是头一回开公司,咱们公司业务范围是啥他都不知道;你看我,我以前是个银行柜员,现在不也当上运营了?”

——那会儿一切都是新兴的。就像乱世里打江山,大家都白手起家,做将军的从前是个农民,做军师的以前是个渔夫。反正看着像那么回事儿的就先顶上,总会有个大浪淘沙的过程。

“你知道追星是怎么回事,愿意听公司的话,肯干活。有这几点就够了。工资一个月给你这个数!”表姐问她,“怎么样,干不干?”

“……干!”

那会儿二十出头的朱筱桐还是很有激情的,她一个大学生,有活干有钱拿,干的活还很有趣。这种好事哪里去找?

于是她就这么着成了那一年参加比赛的左天扬的职业粉丝。

按理说,她虽然是左天扬的职业粉丝,实际上聘用她的是经纪公司,平时应该是左天扬的经纪人给她提供左天扬的活动行程和布置任务,然后让她去组织策划相关的应援活动。但左天扬自己是个事儿精,经常越过经纪人直接跟朱筱桐联系。

朱筱桐还记得自己刚当上职业粉丝没多久,某天半夜她都已经睡下了,左天扬一个电话把她从睡梦中惊醒。

“我问你啊,周五虹桥机场,有多少人来接我的机?”

“周五……接机……”朱筱桐困得头昏脑涨,想了半天才答道,“好像统计下来有一百出头吧。”

“才一百出头?不行,人太少了!这是我比完赛以后第一次跟乔木晨一起参加活动,从接机开始我就不能输给他!你至少给我叫两百个人来!”——那一届选秀比赛,左天扬是亚军,乔木晨是冠军。

“想来的都已经报名了。”她一个头两个大,“现在就剩两三天了,我去哪里再组织这么多人?接机的人虽然不多,但是后续活动有三百多人来参加。你放心,我安排了人去乔木晨的粉群当卧底,都打听好了,这次乔木晨家的粉比我们还少十几个人呢。”

“就少十几个能看得出什么区别?”左天扬胡搅蛮缠,“我不管,你们说好的要让我当无冕之王呢!不是说好输了比赛,别的什么都不会再让我输吗?!我给你两百五十张签名照,或者你自己去挑点小礼物,来接机的都送一份!花多少钱找我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