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节

(1/2)重生之君临天下 / 紫月纱依


一方面是对自己的记忆太过信任,另一方面也是军中无人力有不逮,君律没在舒翰身上花太多心思,现在的他也没能力在舒翰身边埋钉子,他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向了皇子们的纷争。

姜源轻轻摇头,神色一片茫然,他虽然不通军事,可霍家世代驻守凤台关,他和君律成亲的时候霍家婶子还特地带了女儿过来道贺,那个时候也没听她们说起朔州有哪里不对。

“凤台关丢不起,要是凤台关出了问题,朔州危矣。”想起淳化年间的往事,君律神情肃然。

淳化十二年,大将军温弘临阵退缩,致大衍军队死伤惨重,丢失朔州北部九郡。长宁王姬越,翟王卫城,昌平君卫坤战死凤台关,朝中舆论哗然。英宗皇帝下旨将温弘满门抄斩,以儆效尤。

尽管凤台关保住了,温家也被灭了九族,可事情并没有就这样结束。翟王妃上奏要求废后,英宗皇帝不准,还把温皇后所出的福安公主下降长宁王世子姬玄,试图平息争端。

英宗皇帝此举造就了福安公主郁郁寡欢的后半生,也没保住温皇后,更是开启了大衍皇朝最混乱时代的序幕。

康懿皇贵君赐死温皇后,英宗皇帝哀痛难逾,随即驾崩。温皇后所出的皇太子登基,试图为温家翻案,引起群臣不满,被康懿皇贵君废为齐王,也成了大衍皇朝历史上第一个被废掉的皇帝。

那一次,凤台关只是险些丢掉,可引发的后遗症却是困扰了朝廷上下数十年,大衍皇朝元气大伤,一直到兴祖皇帝时期才重新恢复元气。

霍博不是温弘,他肯定不会临阵退缩,可他要是坚持不到援军赶到……

君律已经不敢再想下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

包子已经在发酵了~

第92章 腐烂

都说远水解不了近渴,可凤台关这个位置之于大衍皇朝实在是太重要了, 它是整个中原的北大门, 朔州以南一马平川,一旦凤台关失守, 京师重地便再无屏障可依。

正是因为凤台关如此重要, 淳化年间的战事才会那般惨烈,为了弥补温弘临阵退缩引发的恶果, 大衍皇朝付出了三位王爷和十万将士的性命,才把铁勒人拦在了凤台关以北。

更别说随后接踵而至的废后、帝崩、废帝都一系列连环反应,说是毁掉了皇朝数十年的积累毫不为过。

齐怀王被废后, 康懿皇贵君立了他的胞弟卫惜为帝,即后来的宪宗皇帝。

如果还有其他的选择,当时的朝臣是很不愿意立温皇后所出的皇子为帝的, 但是英宗皇帝独宠椒房, 仅有的两子一女都是温皇后所生, 要是避开二皇子另立宗室子, 变数太多了。

已经处在风雨飘摇中的大衍皇朝经不起更多的打击了,出于大局考虑, 尚了福安公主的新任长宁王姬玄支持了二皇子卫惜, 避免了朝局的进一步动荡。

宪宗皇帝比他的兄长聪明太多了,他登基后只字不提有关温家的事,而是首先加强了对凤台关防线的巩固。经过宪宗皇帝和神宗皇帝两代人的努力,大衍皇朝重新恢复了元气。

到了永嘉年间,长宁王姬清收回河南地, 彻底光复朔州,凤台关从此不再是直面铁勒的第一防线。在凤台关之前,算上宪宗皇帝当年设立的天庸关,合计有三道防线,说是固若金汤绝不过分。

姜辰告诉姜源和君律,在霍博上书给皇帝的折子里提到,铁勒人是直接杀到凤台关前的,他事前没有收到任何战报,也因此准备不足,失了先机,陷入了被铁勒人围困的险境。

神佑皇帝闻讯怒不可遏,当场就骂了起来,他骂的不仅是武安侯霍博,还有前面三关的守关将领。

大衍皇朝和铁勒攻守异形一百多年了,再说居安思危,现在的边关将士肯定做不到前人的高度警惕。可接连三道防线被人破了,后面的凤台关竟然毫不知情,这个问题就有点严重了。

是铁勒人有内应打了个措手不及,还是派系纷争互相推诿晾成大祸,又或者是霍博夸大其词……

姜辰的信太简短了,信息量极其有限,姜源和君律简单收拾了下,匆匆赶回了渝京。

他们没回位于荷花里的新宅子,而是直接去了永安王府,霍家和姜家原本就是一家人来着。

出乎姜源和君律意料的是,长宁王和安宁长公主也在他们府里,倒是姬宁不在,姜渊也不在。

“爹娘,姨父姨母。”姜源挨着叫了声就直入正题问道:“凤台关的情况怎么样了?”

甭管神佑皇帝现在有多愤怒,眼下都不是他追究责任的时候,在援军赶到之前,凤台关得靠霍博死守,他不仅不能训斥他,还得派人安抚他,要算账也要等到局势稳定以后。

至于天庸等三关的将领,一个被砍了,一个被俘了,还有个失踪了,让人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昨年,铁勒使团来访,双方关于边市的谈判破裂了。君律心里明白,这是神佑皇帝要对铁勒动手的征兆,他想逼铁勒人先动手,这样自己才有名正言顺出兵的机会。

在神佑皇帝的概念里,铁勒并不是个难缠的对手,他们早就被长宁武王和昭阳桓侯给打散了打怕了,近百年来一直对大衍皇朝称臣纳贡,他要对付他们,并不是多费力的事情。

君律很想说,神佑皇帝太不了解草原上那些逐水而居的游牧民族了。弓马骑射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不管被打得有多惨,只要男丁还没死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