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节

(2/5)镇国公主 / 允

风柳未舒’之句,可称今日最佳。”

婉儿听见夸她,将身子微向韦欣一弯,皇帝笑将她一挽,向韦欣道:“朕以为最佳还是宋延清。”向宋之问遥遥一举杯,满座诸臣都忙举杯相应,韦欢亦坐到李暅身后,附和着饮一杯酒,略用几筷菜,李暅再率众臣向皇帝贺一遍寿,天便已暗下来,雪沉沉飘下,虽还未至黄昏,却已如黄昏之时,皇帝因起身离座,李暅与韦欢一左一右上前搀扶,皇帝将手搭在李暅手中,斜看韦欢一眼,淡淡向他道:“阿韦腿脚不便,你该让她在屋中好好休息,不要勉强出来。”见李暅不自觉地扭身去看韦欣,便蹙了眉:“朕说太子妃。”

李暅讪笑道:“是。”

韦欢心觉好笑,脚步一缓,落后婉儿半步,让她靠在皇帝身边,口道:“释净师父新译了十卷经文,今日都中送到了,我抄一份与承旨?”

皇帝偏头道:“什么经?”婉儿转头便对她一笑:“不告诉你。”发现李暅还在旁边,蓦地红了脸,低头道:“妾万死。”

皇帝便笑:“什么万死不万死,一家人私下里说话,何必那么讲究。”问李暅:二郎说是么?”

李暅自无不是的道理,也凑着笑道:“总是承旨承旨的叫,也生分,儿斗胆,想长此就唤一句‘上官娘子’。”见皇帝笑而不语,便向婉儿笑:“我们做儿女的不能日夜在阿娘跟前尽孝,能有娘子这样可心体贴之人侍奉阿娘,是我们的福分。”

婉儿倒被他说得不好意思,轻轻挽住皇帝的手,回头向韦欢道:“不劳太子妃,将原文给我,我自己抄一份就是。”

韦欢笑着应了,与李暅一道拥皇帝到了寝宫,看着皇帝将人留在外面,单与婉儿进去,唤住高延福:“高翁。”

看这老东西猛地缩了身子,似要行大礼的模样,一面迅速避开,同时伸手将他扶住:“高翁是侍奉阿家的人,我们儿女辈怎敢受高翁此大礼。”

高延福眼将李暅一瞥,低声笑道:“太子叫老奴,有何吩咐?”

韦欢亦看了李暅一眼,轻轻一笑:“听闻阿家常使高二郎君往来传信,不知能否偶尔也替我们捎些家书?”

高延福几乎将肩全缩进去:“太子妃吩咐,自无不可——不过往来本有驿使,太子妃阖不托驿使转达?”

韦欢笑道:“都是些儿女琐事,托驿使还要自省中走,总觉不方便。何况令郎办事,总是更叫人放心。高翁放心,只要替我们办事,总不会亏待令郎的。”

高延福谄笑道:“他小孩子家,能为太子妃效力,是他的福分,哪敢讨要赏赐?”

韦欢笑道:“话不是这么说。高翁是陛下的跟前人,本该一心只听陛下的话。哪怕心里怜惜我们,也是以圣命为先,能在不违圣命处通融一二,便已是极大的劳烦了,怎敢不重重酬谢?”将手上一只白玉镯褪下来,递在高延福手中:“高翁大德,必当感念。”

高延福小心看了李暅一眼,李暅也笑道:“高翁不必和我们客气。”他方将镯子收在怀中,弯腰笑道:“老奴代犬子叩谢太子妃恩赏。”

韦欢一笑,向王德伸出手,李暅却先过来,扶着她向阶下走,出了殿门,四顾并无他人,方向韦欢道:“你就在寝殿之前这样赏他,不怕阿娘怪罪?”

韦欢轻笑道:“就是故意在众人面前赏的。高翁为人如何,陛下心里不清楚么?这宫里都是这风气,陛下也不会因这些小事怪罪御前老人——何况我又不是托他做什么不能对人言的事。”

李暅深以为然,却又道:“阿娘赐宴,怎么这么晚才来?我特地替你写了两句,还想让你讨个巧,你没来,只好给你阿姊了。”

韦欢不好说皇帝根本未曾宣召,只有李暅派人叫了两次,略想一想,方道:“与外臣宴,自然该是殿下展示才情天分,与人结交的时候,我来凑什么热闹?”看身后低眉顺眼的韦欣一眼,更笑道:“朝臣之心,虽忠于陛下,可这天下毕竟是李氏的天下,妾为女流,为殿下襄理内事、出谋划策尚可,若是连外事也代殿下做了,叫朝臣们心里怎么想?好不容易拨乱反正,使殿下得复立为太子,社稷有清明之兆,岂可再有重蹈覆辙之征,使中外失望?”

李暅深思不言,韦欢见已到了住处,便将手自李暅手中收回来:“殿下不是想提携几员士人么?李峤李公之舅父,便是前同平章事张锡,因甥舅不得同入中枢而辞相,转春官侍郎,今年掌选。此人贪财宝货,若以金银贿之,事必可成。殿下不妨将名字给我,我好写信给大郎,让他在都中操办——这便是方才殿下宴饮时,我自几位尼师那里打听来的消息。”

李暅面上丝毫不见喜色:“我为冀王时,想要用谁,遣个人去吏部说一声便是。而今为太子,提拔几个举子,却都要靠贿赂!”

韦欣便握着他的手劝道:“殿下总须忍耐,以待来日。”

韦欢垂了眼,轻笑不言。

作者有话要说:  发得早是为了早睡,并没有二更(咦这么正当我为何如此心虚)

第506章 通信

于我而言, 二月总是最好的月份,不单是因这一月连着有我生日以及诸多节日的一月,也不单是因寒冷的冬日行将过去, 莺飞草长、万物生发,还因这一月是母亲的万寿,惯例多停刑杀, 宫中、朝中, 四处都洋溢着快活的空气。

但今年的二月却又是最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