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节

(2/3)盛唐安定 / 竹殿

西副都护王方翼临时受命,攻破车薄、咽面,西域平定。

杨祈玹曾在裴行俭部下领兵作战,如今裴行俭病逝,他又在长安城内,怎么也得前去见最后一面。与杨祈玹一起去的还有杨祈涵,二人在灵堂祭拜之后便各自回府。

此年大唐也并未过什么安生日子,关内大旱,东都洛阳连半个多月降雨,洛水暴涨将洛阳城内的天津及中桥、立德、弘教、景行各坊,淹没居民一千多家。李治听闻此事,诏令洛阳官员安置受灾百姓。

待洛阳这儿处理妥当,关中也下起大雨来,麦苗因水涝而受损,不久京兆、岐、陇各州干旱,大批蝗虫出现将麦苗吃了个精光,加之瘟疫,以致病死者倒在官道上纵横交错,一个连一个,李贤诏令各所在地区的官府将他们埋葬。同时又派遣礼部侍郎兼驸马都尉杨祈涵处理此事。

杨祈涵接到旨意时也是懵的,她从未有过这方面的经验,不过好在李贤给了她便宜行事权利。只是没想到的是杨祈涵刚出长安,长安城内便发生暴乱,人们互相残杀吞食,寇盗众多,横行不法。

杨祈涵骑快马抵达受灾地点之后便先是与地方官员碰面,随后便展开赈灾事宜,只是此次灾情可算是环环相扣,一连接着一连,让百姓措手不及,不过好在地方官员反应极快,并未出现暴动情况。

杨祈涵有李贤诏令在手,指挥起那些官员也是丝毫不费劲,只是当中也有几个怀有异心想借此机会榨压百姓的都被杨成礼拿下,随后由杨祈涵书写奏疏上报将其罢官。

杨祈涵雷霆手段将那些官员处置之后便直接上了某些官员的黑名单,她损害了他们的利益,此时他们巴不得杨祈涵早些滚,不要踩在他们的脑袋上指手画脚的。可偏偏他们不如杨祈涵,论家世,杨祈涵乃是观国公杨家嫡次子;说身份,正四品上的礼部侍郎再加上还是公主殿下的驸马爷,当今陛下的姐夫,他们即便再如何恼怒也奈何不了杨祈涵,谁叫这厮的背景后台太过强大,他们想动也动不了。

有人哀愁,便有人欢喜,哀愁之人期望杨祈涵早走,欢喜之人希望杨祈涵能晚些离开。

即是如此,杨祈涵终有一日是需离开,只是在走之前杨祈涵也是宴请了诸位官员,她也没说什么重话,只是叫他们对待受灾百姓多担待一些,毕竟他们今后的升职之路都在百姓身上。

杨祈涵在此处待了两个多月,等可以起行回长安时在半路上被李贤的诏令又弄到山东去了,说是那儿大水,百姓需要赈灾。

杨祈涵瘪嘴,转头就带着杨成礼等着扭头往山东出发。

杨祈涵一行紧赶慢赶的赶制山东时便遇到第一个问题,那便是大水之后百姓流离失所,而地方粮仓也早早的被冲垮了,内部所存粮食都不可食用。杨祈涵先是让杨成礼带着她的信物去附近的州县取粮,又让信使上报此事,至于剩下的随从则是跟着她搭建简易的棚子让百姓有个挡雨的地方。

“下官张仪见过驸马。”

“免礼。”

张仪此时与杨祈涵相比也好不到那里去,自大水之后许多物件不可使用,尤其是粮食这块可是急坏了他,他多次上书要求赈灾,可朝廷并未明确回复,他等的难免灰心。只是他没想到此次前来监督赈灾之人是当朝驸马,这叫张仪放心不少。

有驸马在此,朝内的那些人自然会消停一些。

“此次大水可有冲坏什么地方。”

“自是有的,下官已经安排了人手将缺口堵上,只是缺口大了些,人又少,进度便慢了些。”

“让受灾百姓都去帮忙,至于粮食这块我会想办法。”

“下官明白,这便去安排。”

第84章

杨祈涵从未想过自己此次离开长安就用了整整一年多的时间, 她与李思的通讯走的都是驿站,这在路上就花费了不少时日,等收到信件时都已过去了大半个月,更坑的还是有时候收不到信件。

杨祈涵倒是与杨成礼抱怨过此事, 偏偏杨成礼是个还未成婚还没有心上人的小伙子,人家并不理解。

这年的大唐几乎就是在旱灾, 洪灾,蝗灾, 突厥与吐蕃开战中度过的,更令李贤等人郁闷的还是长安发生了地震, 这么一震可将人吓的不轻。

以致开年之后李贤便起驾前往奉天宫, 遣使者祭祀嵩岳山、少室山、箕山、具茨等山,并祭祀西王母、启母、巢父、许由等人的祠庙,祈福大唐国粹。

祈祷,往往都是没什么用处的。

李贤回宫不久, 突厥便入侵定州、妫州的边境,同月左领军卫大将军薛仁贵去世。

突厥将领听闻此事更是欣喜,突厥阿史那骨笃禄、阿史德元珍等人包围单于都护府。李贤命附近兵马前去解围,双发陷入困局。

杨祈涵返回长安时便听闻杨祈玹随军出发了,上次杨祈玹调任在外时杨祈涵还在长安,此次兄弟二人都不在长安, 杨祈涵都有些担心嫂子情况,不过好在送来的信件内有说已经拜托了舅父家帮忙照顾,这让杨祈涵松了口气。

外有外患, 内有绥州部落稽白铁余占据城平县造反,李贤派遣军程务挺率兵讨伐。

杨祈涵都有些替李贤头疼,自他登基之日起这些事情便没有少过,突厥每每犯界,令人恼火。

五月三日突厥入侵蔚州,杀了刺史李思俭,丰州都督崔智辨率军从朝那山出发,乘敌不备而打击他们,但被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