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节
(2/2)《[三国]混在三国当谋士》 / 放鸽子表示理解道:“流言确实可畏,燕清大人言之有理,典深以为然,岂有不听之理。”
燕清赞道:“文若所托中人也!”
燕清一边笑眯眯地给李典灌酒,一边端详着鼎鼎大名的荀彧大人——虽然现在名气还没他大——所精心备的礼,倒真出手大方,是一套完整的《诗经》。竹简上字迹如走飞龙,精神气满,燕清因临摹过许多毛笔字贴做消遣,装模作样地观赏一番,品评起来也头头是道。
他连赞好字,又深表感动道:“观此字迹,不但见文若之字法精进不少,也知他得遇明主后心境开阔、欢愉畅快。如此有心,劳他于日理万机的闲暇惦念,清愧矣。”
他倒不十分笃定是荀彧亲手誊抄的,只猜测极有可能是,不料真蒙中了,让有心试探他是否真与荀彧是久别之旧识的李典更加摇摆不定了。
燕清明知李典话里话外都在试探,却毫不在意,句里行间都透出对荀彧的了解和熟悉。
他可是对荀彧觊觎已久了,只可惜穿来的时机太晚,荀彧已辞了袁绍,自己投入彼时势微的曹操帐下,从此事必躬亲,鞠躬尽瘁。
他纵使有一千种方法拐人挖墙脚,也不好冒着激怒曹老板的风险,去挑战极高难度的虎口夺食,唯有悻悻放弃。可对荀彧的了解,却是半点不少的。
上至荀彧爸爸爷爷辈,下至他族中兄弟子侄,远些说是荀彧的志向和打算,近里谈是荀彧避祸冀州前的一些个连曹老板都不一定清楚的逸闻,他都能如数家珍,一一道来,说得活灵活现,显是了若指掌。
趁李典被忽悠得一愣一楞的,燕清赶忙去备了一份回礼给荀彧,也托他转交,神情流露出深切的不舍来,末了还意犹未尽地补了一刀狠的,一本正经地淳淳叮咛:“近来事多,虽渴见文若久矣,无奈近期恐难成行。待此间局定,清定亲去访问,望文若切记保重身体,熏香虽好,也莫贪用,尤其一些个极浓郁的,着实于体无益,更应谨慎相待。”
荀彧酷爱为衣熏香,于曹营中也不是个广为人知的事,李典好歹是在陈留时就投了曹操的老资历,也与荀彧称得上志趣相投、颇有几分私交,曾邀他来家中做客,才得知他在闲暇时喜差侍女将衣裳熏染木香。
而荀彧那日所待的内室在他离去后也依旧香味萦绕,三日不散。
李典这下是彻底信了燕清所说的,他与荀彧非但是许久不见的老相识,还私交不浅了,否则一名动天下、声名远扬之翩翩名士,又怎会对曹营中一小小司马之癖好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就不知为何文若要对此遮遮掩掩,于主公面前故作与他从未谋面。
哪怕李典知荀彧对主公忠心耿耿,殚精竭虑,在如山铁证面前,也不禁心生疑虑了起来。
等到宴毕,真正要踏上归途的李典连迈出的步子都是恍惚飘摇的,却不完全是有了醉意的缘故了。
第27章 流言蜚语
送走李典,燕清毫不迟疑地来到了刺史府的议事大厅要报备一下,结果刚一迈进门槛,坐在案桌旁处理公文的贾诩便抬了眼,笑眯眯地招呼:“重光可算是来了。”
混得熟了,燕清也不再那么端着架子,不客气地在他身旁坐下,玩笑道:“文和可是对清之大驾恭候已久?”
贾诩摇头晃脑道:“非也,非也,乃这些个待办书文对重光想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