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1/1)平凡的日子 / 开花不结果


外边天已经全黑,小地方的晚上自然不像大城市喧嚣繁华,安安静静地,可以听见楼上呵斥小孩的声音。

凌云端点开手机,荧光照亮眼前一小片地方,现在是晚上九点钟,他的肚子很不合时宜地叫了一声。他揉揉鼻梁站起来,有些烦恼,这个屋子既没水也没电,看来他今天得另寻地方打发一夜了。

楼下似乎隐约传来一些声响,他走到临街的窗户侧耳听了听,又打开窗户往外探,看见一辆亮着灯的三轮车停在不远处,这声音就是车上的喇叭传来的,一声紧接一声,“小馄饨——牛肉羹——宽米粉——”,不断循环重复,生意还很不错,这个点正好赶上宵夜时间,三轮车旁围了好几个人。

香味顺风飘过来,凌云端觉得更加饿了。

他穿上外套,准备去吃点东西。

这个小摊实在简陋,就是一辆半旧不新的三轮车,用彩条塑料盖了个顶,一盏昏黄的电灯晃晃悠悠地吊着,连人脸都看不清。车子正中央一口锅正冒着热气,里面几十个馄饨沉沉浮浮,一边横架的木板上放着几泡沫碗,碗用一次性塑料袋包着,里边是香菜紫菜虾皮等配料。

摊主是个男人,在阴影中看不清样貌,就见他熟练地勺起一瓢热水分别倒进碗里,又在锅中搅了几下,手腕一抖,大汤勺中就多了十多个小馄饨,馄饨入碗,递给客人,收钱找钱,一气呵成。

“您要什么?”人走光了,摊主抬头看凌云端还杵在车前,就主动问他。

凌云端略一迟疑,说:“一份馄饨。”

“行,马上就好。”摊主数了十几个馄饨丢进锅里,等熟这段时间,他从车子里拿出一个碗,套好塑料袋,开始配料。

“香菜和紫菜要吗?”

“嗯……香菜不要。”

“要不要辣?”

“一点。”

“好。”

凌云端摸出钱包,抽出一张红色老人头。

那摊主连连摆手,有几分局促,“没有零钱吗?找不开。”

凌云端默然,在钱包里翻了翻,更加沉默了。

摊主似乎比他还不好意思,连声说:“没关系、没关系,可以明天再给我,我每天都来这边。”

凌云端点点头,没有其他办法了。

馄饨在锅里飘飘浮浮,袅袅水汽升腾而上,不远处路灯下一条流浪狗歪着头看向这边,身后楼里呵斥小孩的声音还在继续,只是没过多久,就听到“哇——”的一声,那小孩哭了,响亮的哭声在沉静的夜里格外清晰,其间还混杂着不知那一家的电视声响,简直成了小城镇特有的夜间交响曲。

凌云端静静地感受这一切,如此熟悉又如此遥远。

刘彦不动声响的看着对面的客人,虽然看不见脸,但从衣着打扮上就能看出,这不是镇上的人。这个点出来买吃的,如果是镇上人,铁定是短裤背心人字拖,哪会像这位,笔挺的外套,一丝不苟的衬衫领带,一看就是大城市里坐办公室的人,与这地方格格不入。

这一锅馄饨似乎格外难熟,刘彦用大汤勺搅了搅,还不到时候。

对面的人一言不发,这样的沉默显得格外尴尬,虽然两人连对方的样貌都没看清,但这种尴尬却不动声色地在两人间流动。

终于,刘彦忍不住开口,“先生不是本地人吧?”

凌云端点点头,又马上摇摇头,“我在这里长大,外婆住这边。”

“噢,那就难怪了,我看您这样的打扮,还有刚才拿出来的钱,都是本地没见过的。”

刚才红色的人民币,去年才发行,流通到这种小地方还得一段时间,刘彦还是在电视新闻上见过一次,不然刚才或许还得闹笑话将这人当成个骗子了。

凌云端点头,“我今天才回来。”

两人又是沉默,幸好这时馄饨熟了,刘彦麻利地捞上来装好,递给他。

凌云端接过,想了想,说:“明天给你钱。”

刘彦连连点头,“可以可以,就两块钱,什么时候给都不要紧。”

凌云端点点头,没再说什么。

看着他离开,刘彦从兜里摸出断了表带的手表看了看,估摸着差不多没人了,准备收摊回家。他才收到一半,就见楼上又下来一个人,赫然是方才的那位客人,只是这次他将外套脱了披在手里,只穿着衬衣,在昏黄的灯下显得格外挺拔。

他显然也没料到楼下的人还没走,顿了一下,才客套地说:“要收摊了?”

刘彦笑道:“是啊,这么晚了,您这是要去哪?”

凌云端想了想,脚下一转,向三轮车走来,“这附近有宾馆吗?”

刘彦没想到他问这个,还是很认真地想了想,说:“这条街一直往前走,到路口左拐,往前就能看见一个招牌,那是镇上最干净的旅馆了。您要是觉得不好,就到马路上招个车,二十分钟就能到县城,那里的旅馆多。”

“行,我知道了,谢谢。”

“不谢,您小心些。”

勤勤恳恳的老蜜蜂

刘彦家住距平江镇约三公里远的双井村,他每天晚上九点半左右收摊,骑着三轮车在碎石路上摇摇晃晃前行半小时才能到家。

这个时候,村里连狗都不叫唤了,只剩一片寂静。三轮车依依呀呀绕过村口标志性的两口井,斜上旁边一条黄泥小路,途径几簇翠竹林,再横穿一片晒谷场,就到他家院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