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密旨
(1/2)《大宋包三黑》 / 晓梦鱼
面对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灾害真宗皇帝都有些开始怀疑人生了,觉得老天似乎要抛弃他了。
包拯想给皇帝解释清楚老天没抛弃皇帝,可灾害频发却也是现实的问题。
“陛下,那种上天因不喜欢帝王所做之事而降灾于民的说法是最不可信的。上天本应是仁慈的,如果只因自己的好恶心就让亿万黎民受苦,那绝对不是上天能干出来的事情。灾害的发生也是有其规律可循的。人类能做好的只能是预测灾害可能发生提前做好防范,减少灾害的发生。”
“你弄的那个报纸什么的能不能刊登点儿文章,向百姓解释一下。”其实这才是真宗皇帝让包拯前来的真实原因。包拯办的《东京日报》每期都会送到宫中给真宗皇帝。皇帝闲暇时也会翻看一下。他觉得这报纸果然能够说事言理,这次由于天灾皇帝感觉到大臣们又要让他出来背这个黑锅,心有不甘的真宗皇帝,想让包拯用报纸向天下百姓为自己说些好话,可又不好意思直说。
包拯明白了皇帝的意思,立即回答道:“我可以命人在报纸上刊登一些讲解灾害形成原因的文章,并且及时报导陛下采取的救灾措施。让百姓明白发生灾害的原因以及陛下为了救灾花费了多少心血。”
“那就好。”真宗皇帝见包拯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很是高兴。只要说这灾害不是因为皇帝失德而造成的,皇帝如今已全力救灾那就可以避免皇帝威望的损失了。
“我会想更多的办法去进行宣传的,不过我的报纸如今发行量还很小,影响范围不大。影响百姓的想法是个长期的过程,还请陛下耐心等待。”包拯觉得有必要将事情说明白,不能让皇帝对自己的报纸心存太高的期望。如果到时皇帝的愿望落空,没准对报纸更不利。
“这个我知道。你这次出去好好办差,回来后将这《东京日报》的规模扩大,如果需要钱的话,由宫中出一部分。”皇帝倒是很明白,他也没想通过报纸一下子就改变什么,只是看到了一条除了那些文官之口外的传播渠道。所以皇帝难得大方了一回想要提高这种声音。
“多谢陛下,这次我到灾区去巡查,还请陛下准许我对一些小的官吏有调查的权力。如果只是看不查的话即便发现了问题,等陛下再派人去查时没准已时过境迁,证据被销毁了。”包拯想既然被派出去巡查,那就做点儿实事,不管皇帝高兴不高兴,争取点儿办事的便利条件再说。上次他去应天府,发现了线索也不能深入调查,只能跑回来向皇帝汇报,幸亏钱飞正处在要升官的兴奋状态之中,没把他这个御史当回事。如果钱飞早得到消息,后来的证据就不见得能拿到了。
“我给你一条圣旨,关键时刻你可以请求提刑司或各级衙门的协助,但不要乱用。”真宗皇帝听了包拯的话没有生气反而高兴了,他觉得这次自己选对了,这赈灾时官员的贪污行为根本就是顽疾,很难根治,即便是派包拯去皇帝的意思也就是震慑一下,告诉官吏们朝廷在看着,想要贪污得收敛一下。包拯想要深入进行调查皇帝当然愿意。所以同意下旨为包拯的查案提供方便。
“谢陛下。”包拯赶紧谢恩。能够有深入调查的权力许多事情就好办了。包拯又向皇帝汇报了迁到开封的玻璃作坊已经建设完毕,规模比以前更大了。工匠的技术更加熟练了。皇帝又可以派人去拿货了。
真宗皇帝听了自己的财路又开了当然是十分的高兴,又对包拯勉励了一番。对于包拯的表现真宗皇帝很是满意,他从天长县直接调到察院,就是不想包拯与朝廷内的结成帮派的大臣们有牵连,希望有专心为朝廷办事,而不投靠到大臣们结成的小团伙中的官员存在。看着包拯在朝会时被各方势力一致的向坑里推时,皇帝相信包拯现在还没有投靠到大臣们的任何一方。
被皇帝接见后包拯的心中安定了一些,向皇帝告辞离开皇宫开始了去到灾区巡查的准备。
没多长时间按照程序圣旨颁布了下来,一份明旨向各地公布任命包拯为特使专职巡查各地救灾钱粮的发放情况。另外还有一道密旨授权包拯在必要时调动提刑司及州府衙役帮助办案的权力。
灾情似火容不得多做耽搁,包拯只能收拾东西又离开了开封。这次的包拯有经验多了,不再单枪匹马的往前闯了。兴,连张龙、赵虎、王朝、马汉都带到了身边。
一行人离了京师目标首先选定了河北西路的真定县。真定县受灾比较严重,距离开封又比其他受灾地区近。
出了拯就感觉到了灾害对大宋的影响。这时已是天禧元年的五月,本来应是满野绿色的季节,可拯所见的却满是旱死的庄稼和枯黄的野草。有的地方甚至连野草都没有光秃秃的一片。干旱的天气不但使庄稼野草大量的枯死,还引发了蝗灾。如今的蝗灾已处于成虫起飞的时期,蝗虫成群结队遮天蔽日所过之处吃光了一切可以食用的东西。农家今年的收成就彻底无望了。
道路上一些骨瘦如柴穿的破破烂烂的饥民在道路上缓慢的移动着,他们拼着最后的一点儿力量希望能走到一个还有米粮的地方,获得一点儿施舍来保全自己的性命。
到达真定县境内眼见的灾情更为严重,到处是干裂的土地见底的河流。不但田地里边没有一点儿还在生长的庄稼,连山上的树木也被摘光了树叶,扒去了树皮。
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