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耽美小说网 » 虐心耽美 » 盛世风波 » 第三十七章 强收租税国库积如山 攻克石城唐军尸累累(三)

第三十七章 强收租税国库积如山 攻克石城唐军尸累累(三)

(1/2)盛世风波 / 百当


杨钊的奏折,拿到中书省审核,有李林甫帮忙,三省的复议很快通过。奏折到了唐玄宗的手上,唐玄宗对奏折认真阅读,觉得很有价值,当即批准。对度支司的办事程序和方法进行改进,将租税的收取,作为考核太守、县令的首要标准。圣旨下发后,郡县官员都将租税收取放到了主要议事日程。

杨钊有了尚方宝剑,立即要郡县上交以前没有完成的国家的税收,强调在规定时间内全部收齐。完不成任务的太守、县令立即割职查办。各郡的太守、各县的县令立即忙活起来,强行摊派用尽办法收钱。

地方官为保乌纱帽,出动衙役,逼着老百姓上交以前拖欠的税钱。钱财源源不断流向县郡,再流向京城。然而苦了地方上的老百姓,他们勒紧裤带,向官府交钱交粮。那些受灾、遭祸的农民,更是雪上加霜,苦不堪言。

为了显示国家的富有,杨钊利用手中的职权,将原来库存在地方仓库的粮食、布帛变卖掉,换成钱币送进京城,新收的各地丁租地税也变买布帛送到京城。国库一下子澎涨起来,充实得很。

天宝七年腊月,杨钊到华清宫,带了大批的奇珍异宝,送给杨贵妃。他大权在握,寻求这些东西,十分方便。杨贵妃当然高兴,但多了一分担心,对杨钊说道:“你弄这些宝贝送给我,会不会影响你的清誉呀?”

杨钊说道:“贵妃娘娘放心,这些宝贝的来路安全得很,你只管享受。现在的国库存量十分充足,真正是国强民富。如果娘娘能让皇上实地考察,那就太好了。”杨贵妃说道:“你先在这里住两天,我想办法在皇上高兴的时候,提起此事。先探一下他的态度,再设家宴,你当面向他奏报,效果更好。”杨钊说道:“娘娘费心了。”杨贵妃笑着说道:“你是我娘家的哥哥,我不帮你,还能帮谁啊?一家人就不用说两家的话了。”

杨贵妃要求与唐玄宗下棋,唐玄宗说道:“好久没有手谈了,今天的兴致好,手谈就手谈。”棋桌的棋子还没有摆好,杨贵妃对唐玄宗说道:“我大哥收取租税,很有成果。他对我说,国库十分充足,已经堆不下了。”唐玄宗说道:“这样快就能见效果?不会是在你面前表功的吧。”

“千真万确,他要你到仓库中去检查,如若他说了假话,愿意接受惩罚。”杨贵妃一本正经的说道。唐玄宗很高兴,笑着说道:“杨钊善于计算,管理钱粮不会出错,这点我放心。但能在半年之内,收齐了各个郡县拖欠朝廷的租税,我还真不相信。他是在向你表功,好让你高兴一下。”

杨贵妃说道:“皇上如果不信,你可以当面问问他,让他向你上奏。”唐玄宗说道:“杨钊在华清宫,也不来见朕,可见他心里没底。”杨贵妃说道:“他信心足得很,是我要他在酒宴上向你奏报。”“好吧,看看他做出了多少业绩?”皇帝表了态,杨贵妃让高力士着手办理。

贵妃娘娘设宴接待杨钊,唐玄宗当然要出席,杨钊借机向唐玄宗炫耀:“启禀皇上,现在国库充实得很,钱粮布匹堆放不下,古今罕见,这都是皇上的功绩,大唐盛世经久不衰。”

唐玄宗很高兴,笑着说道:“不管你说的是不是真的,我都很高兴,说明你的改革有成效。”杨钊连忙跪下:“启奏皇上,臣主管钱粮,不敢有丝毫懈怠,按照皇上的旨意,广开税源,采取有力措施,要各郡、县补交齐往年拖欠的税收。整顿贸易秩序,加强漕运管理,提高国家租赁基金的效率,国库中的物资堆积如山,钱款多得放不下了。”

唐玄宗笑着说道:“你真会吹牛,不过半年的时间,能有这样的成效,你杨钊不过计算比别人快些,准确些,有这样的行政能力,朕不相信。不过这是家宴,说点过头话,朕不追究。”“臣忠心耿耿为皇上办差,怎敢欺瞒皇上?现在百姓安居乐业,百业兴旺,都主动向朝廷上交钱粮,皇上不相信微臣,可到国库去检查,如若不实,请皇上降罪。”杨钊跪在地上不起来。

杨贵妃奏到唐玄宗的身边,挽着他的手说道:“我大哥一片忠心,全心全意为大唐的江山社稷出力,出了成果,皇上应该去看一看,如果如他所说皇上就给予奖励,如果浮夸虚报,皇上就治他的罪,也可以整顿朝纲,给朝廷官员以警示作用,保证大唐盛世经久不衰。”

唐玄宗顺势将杨贵妃搂抱入怀,对杨钊说道:“起来吧,就按贵妃说的,我亲自带朝中大臣去检查,如果不实,便撤你的职。”

天宝八年二月,唐玄宗率领朝廷的百官去查看国库的贮藏,国库里满满当当。唐玄宗查问,仓库里有多少粮食、布匹,杨钊一一说出。

唐玄宗叫王鉷去查实,王鉷本来对杨钊背着他向皇帝报功的行为甚为不满,想在查证中找出一些问题,故意将查证数据说成与杨钊上报的有出入。

杨钊当场进行辩驳,并当着唐玄宗和众位大臣的面,让管理仓库的人员一项一项的检查计算,得出的结果与杨钊所说的一模一样。

王鉷不得不在唐玄宗面前承认错误:“启奏皇上,我的的计算能力远不如杨大人,将数据计算错了,请皇上降罪。”

唐玄宗并不希望大臣之间一团和气,当中有些隔阂最好管理,笑着说道:“计算错误构不成罪过,你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应该得到奖赏。”

然而杨钊却记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