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耽美小说网 » 言情总裁 » 明末烟云 » 【】 第五章 庭死明崩

【】 第五章 庭死明崩

(1/8)明末烟云 / 小强


作者:u

字数:12600

前言:一双麻木漠然的双眼,看着日落,看着月升,又看着初阳渐渐升起,

然而心中早已无动于衷。

第五章庭死明崩

崇祯十六年(1643年),八月。

孙传庭头戴铁盔,身穿布面甲矮革靴,披着披风站在潼关城楼上,城关下整

整齐齐的阵列着大明十万大军。

总兵白广恩、高杰、牛成虎等将站在孙传庭的背影之后,一起神情凝重的俯

视潼关前的十万大军,这是大明松锦大战被清军大败后,大明最后一只算得上最

精锐的部队。

凉凉大风吹起,众将铁盔上的盔缨和身后的披风随风而动,然而风向不定,

盔缨和披风飘动的方向忽左忽右。

由于火器开始盛行,元代末期开始使用棉布做表里内村贴甲片的布面甲。明

代也采用这种甲衣,只是用蒙古式的侧襟改成对襟,并增加了脚裙的装置。火枪

时代的到来,让很多传统的铠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取而代之的是锁子甲和布面

甲广泛使用。

而大明寒冷的北方还有一种更厚重的棉甲,由于棉甲长大而具有防寒性,很

适北方士兵使用。又于厚实的布料中密嵌铁甲片,对于冷兵器乃至火器类,均

有很高的防护作用。

孙传庭眼见着这支训练不足粮饷短缺的新秦军,想起了大明的三大军,那已

随风而去为大明捐躯的英灵们。

第一的是关宁铁骑。是明朝唯一一只能够满清相抗衡的骑兵部队但是制作昂

贵成本太高。崇祯元年三月前后,有约十万众蒙古部落归顺明廷,辽镇将领即从

中招募大批精壮善战之夷人充做家丁,时锦州总兵祖大寿更直接将部分蒙古人整

编为降夷左右营,以蒙古部落首领为将,成为了祖大寿直属指挥的一直精锐军队。

而且这只部队的指挥权一直掌握在辽东祖大寿家族军阀手中,连崇祯都不能随便

指挥。吴三桂其父为吴襄,与祖大寿是姻亲关系,也属于祖大寿军事家族内的一

员。

而相传的关宁铁骑为孙承宗所创建,实为不实。根据熹宗实录,天启六年袁

崇焕上书辽镇军编制,依然沿用孙承宗所额定的编制,并没有关宁铁骑。关宁铁

骑也并非袁崇焕所编练,袁崇焕被任命蓟辽督师是崇祯元年四月,七月入都见皇

帝,后面一直忙着平兵变,策划杀毛文龙,然后就是己巳之变被捕下狱。短短一

年多时间并未来得及对关宁军做出变动。

第二的是秦军。以陕西榆林人为组建的步兵,孙传庭创建的明朝最强的步

兵军团,与李自成农民军多次交战的力部队,但是由于常年作战兵员没有得到

加强。孙传庭自1636年秋开始参与镇压明末农民起义,至1638年夏,明

军大小十余战,胜多败少,其中有三次是歼灭了农民军力部队,包括高迎祥部、

马尽忠马光玉部、李自成部,战果辉煌。之后下狱三年,1642年春开始又

持陕西军务。

第三的是天雄军。卢象升的军队,以亲戚关系为基础,团结紧密。由于都是

老乡、朋友、兄、家人等等,往往一个人战死,就可以激发大部分人的愤怒,

所以战斗精神极强,一旦遇上敌人,就紧紧咬住打到底。卢象升每次打仗都身先

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以是得将士心,战辄有功。崇祯十二年(1639年),

卢象升率部在巨鹿贾庄被清军包围,杨嗣昌、高起潜左右掣肘、拥兵不救,终因

炮尽矢绝,援绝战死、战死疆场。直到杨嗣昌剿张献忠失败自杀后,朝廷才追赠

太子太师、兵部尚书,南明福王时追谥「忠烈」,清朝追谥「忠肃」。卢家抗清

殉难的有余人,可谓满门尽忠、至死不渝。

孙传庭双手按在城楼墙头上,神情惆帐,眼光湿润。总兵白广恩、高杰、牛

成虎等站立在孙传庭身后,静静的看着他,等待他的命令。

眼前的这支秦军,已经不是当年那支三次歼灭农民军的秦军了。松锦大战前,

农民军已经三次大部被歼灭,崇祯自以为农民军就此消失不复存在了,然而却不

知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道理。

崇祯竟然把孙传庭十万余的秦军全部抽调去辽东平叛。孙传庭当时极力反对

崇祯这一决策,力攘外必先安内,崇祯帝大怒,还将孙传庭投入大狱。结果明

军又在松锦大战中全军覆没。孙传庭第二次复出陕西之时,手里只有几千老弱病

残,又缺少粮饷和训练。

崇祯十二年(1639年)卢象升被左右掣肘天雄军被清军消灭。崇祯十五

年(1642年)洪承畴补充吸收了十万余精锐秦军的混军团,最后也是因为

受明兵部尚书陈新甲等左右掣肘,也于松锦大战之中全军覆没,洪承畴被俘降清。

致使「九塞之精锐,中国之粮刍,尽付一掷,竟莫能续御,而庙以墟矣!」

京师大震。

从此,明朝山海关外,仅剩下宁远一座孤城,关宁锦防线彻底被摧毁。在此

次战役中,虽然明军由于上层指挥的失误而遭遇惨败,但广大明军将士「视死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