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三十章:倭寇的踪迹
(1/2)《大宋贤王》 / 破剑式
“侯爷请尝尝这道养脾散炖猪肚,这可是咱们闽地独特的风味,听说可是大补哦,”汤知府笑着推荐道,杨凡也不客气夹了一块猪肚放进嘴里后,然后满意的点点头“不错,闽地果然是人杰地灵,就连这一道美食都是如此味鲜汤美,实在是难得。
众位大臣见燕云侯如此推崇沿海之地,皆是含笑抚须劝酒连连,等到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的时候,杨凡这才放下碗筷连连摆手”不能再吃了,酒菜虽好可不能贪杯啊几位大人。
几位官员听见侯爷这么说也就不再劝酒,纷纷放下筷子等着侯爷说话,他们才不信燕云侯这样的大人物来一趟福建就是为了吃吃喝喝,果然杨凡巡视了一遍众人后这才笑眯眯的说道”蒙皇上赏识,特命小侯来巡视一番沿海各地,然后回去向他老人家汇报,所以还望众位大人把知道的告诉本侯,本侯也好做到心中有数。
“哪里哪里,燕云侯一路南下甚是辛苦,下官自然会如实所诉,就是不知侯爷想要知道哪一方面的?”
杨凡瞧着桌子寻思了一番开口说道“就从这市舶司说起吧。”
听见侯爷提到了市舶司,路大宝自然躲不开,只好站起来回道“侯爷有所不知,市舶司创立至今已经有五十八年了,虽然各个时期不太一样,但是目的都是相同的,就拿宣和一年到宣和七年来说吧,通过管理泉州港以及收取的赋税关税等各项税赋就达到了一千五百万贯铜钱,相当于每年福建路总税赋的两成,更是把泉州的土地价格抬到每亩两百贯的地步,要知道即使是京师的地价也不过每亩才三百八十贯而已。
而且因为港口的原因,这里的人口流动性特别大,虽然给治安造成了一定的麻烦,但是却大大的激发了商人的积极性,所以仅仅泉州一地之税赋就比北方某些府城的税赋高。
听着路大宝兴奋的讲着,杨凡心里也是为此高兴,沿海之地如果真能利用好大海这块聚宝盆,想要超过内地只是时间的问题,相比于明朝时期寸板不得下海的锁国政策,本朝还是很大胆的,虽然加大了海盗的入侵几率和人口流出,但是相比于文化的输出和财富的积累就不算什么了。
见路大宝坐下了,汤知府站起来拱拱手“既然老路说完了,那下官就讲几句,要我说啊,咱们泉州、福州虽然不如京师之地,但是绝对可以媲美其他各地,恐怕就连明州、广州那种大海港也不过如此吧。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大笑,仿佛不这么说不足以彰显泉州的底气似的,待众人笑过后,汤知府脸色一变,咬牙切齿的说道”咱们泉州其他的不说,就是这个海寇子实在可恨,他们一般都是乘着几艘快船,跑到咱们福建沿海各个渔村或者民庄烧伤抢掠,然后等到官军围剿的时候,又逃之夭夭,实在可恨。”
“海寇子?”杨凡略感诧异的问了一句。
汤知府见大人不明白,解释道“大人有所不知,咱们福建靠的是大海的营生,所以理所当然的有了海盗,他们与陆上的土匪一样,都是靠着打劫过往的商船发财,后来咱们的水师开始护航后,这才消停一些了,不过却盯上了那些防御薄弱的沿海村庄。
往往等到咱们的官军赶过去后,他们早已逃之夭夭,令人意外的是他们好像对我福建的地形甚为熟悉,直到一次官军与一帮海盗交手后,才发现他们的身份是东海倭寇以及一些汉人,那一仗我们的玄甲军付出了八十人的性命,才将这股只有三十人的海寇留下,可是我们的损失更是大得多。
说起此事,汤知府也显得有些无奈,毕竟堂堂的大宋禁军,居然连几个倭寇都对付不了,说出去有些丢人不说,更是对自己无能的体现。
拍了拍汤知府的肩膀,杨凡心里已经有了数,看来这帮小鬼子已经快成气候了,这帮倭寇的确能耐很大,在日本混不下去了,就拉帮结伙的跑到大宋沿海抢家劫舍,给福建路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失。
仔细的想了想明朝的抗倭名将戚继光,杨凡恨不得将脑袋里知识搬出来晒晒,可惜时间太长了,只能一点一点的想了,不过心里还是暗自下定决心,趁着倭寇以及占海为王的海盗没成大气候之前,一定要将对方一网打尽。
”汤知府不必过于自责,倭寇之优势不过是在于刀器优于我大宋的朴刀罢了,他们毕竟人少,打造一点好的陌刀也不算什么,咱们大宋兵多将广想要人人一把这样的兵器,那是不可能的,要从这方面找找改善的法子。
再者我大宋军队的军纪有必要加强一下了,不然出现溃兵而逃就不是一两句话能说的过去的了,到那时候即使倭人死光了,朝廷也是要追究尔等责任的。
“是....是....下官一定照办!”汤知府抹了一把脸上的汗保证道。
杨凡也不好过于参合地方政务,只好站起来走到栏杆处,眺望着远方的海,心里起伏不定,因为他知道就在离这不远的对面,有着中华民族牵挂了千年的宝岛台湾,那里有着无数个中华儿女的梦想,以及割舍不下的牵挂。
当然现在那里还不叫台湾,而是流求与大海上的琉球王国都是相同的音符,由于朝廷的宽容,所以福建路已经有不少的闽南人、去了琉求,带去浓厚的乡音。
就在此时停在码头装货的大船,突然开始收起缆绳,扬起风帆缓缓的朝大海上驶去,看着巨大的货船走向大海的深处,杨凡内心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