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5

(1/1)赠你一夜星空 / 皎皎


女生们纷纷回头打量这位不速之客,教室里心思浮动的趋向简直不要太明显。

现在的初中生胆子也很大,两人前座的女生还回过头小声对李泽文提出诸如“你是谁啊”“为什么来我们班”“怎么周老师没介绍你”等问题。

李泽文笑而不答,只是竖起一根食指放在嘴角边做了个“嘘”的手势。

两名小女生显然被取悦到了,头碰头的叽叽咕咕笑了一阵,方才依依不舍地回过头去。

郗羽抿了抿嘴,她觉得真是开眼界——李泽文平时给大学生上课的时候挺严肃的,连笑容都不太多,对学生要求很严格,此时在初中生的课堂居然如此有童心,这么轻易得就逗小女生开心了。

讲台上的周宏杰已经开始了这次班会。

他备课充分,有条不紊的安排班会的进程:先让同学们拿出纸,写出自己现在的年龄,再写下自己可能的寿命(以家族里最长寿的人为基准)。

随后他让同学们想像一下自己一年后上高中的模样;四年后上大学的模样;八年后大学毕业的模样;十二年后工作的模样……

班上的气氛渐渐凝重起来,哪怕是最不专心的学生也陷入了一定的思考。

社会上的人对青春期的少年怀有偏见,觉得他们叛逆和浮躁。但实际上这只是表象。青春期是青少年们最思维活跃的时期,他们接受力强,对外部世界表现出强烈的探寻与渴望,只要给他们一点启发,他们就会真的开始思考。

看着同学们陷入了思考,郗羽想起曾经的自己,有点触动的吸了口气。当年的周宏杰也是特别善于做思想工作的人,在教育上颇有章法,现在看来,他的教书育人水平又上了一个台阶。

随后周宏杰声如洪钟的发表了一段讲话:“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影响的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可言;60的人,目标比较模糊;10的人,有比较清晰但大多是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十分清晰且长期的目标。25年后跟踪调查发现,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3的人,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始终朝着同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地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60%的人,他们安稳的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剩下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抱怨他人,觉得什么都是社会的错。”

周宏杰最后说:“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二十五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而另一些人则不清楚或不很清楚。所以我要送给大家一句话,没有规划的人生如没有方向的船。”

这段话一出口,全班同学都被触动,有那么几秒钟,班上寂静无声,看得出来每位同学都陷入了思考中——连之前一直频频回头偷窥李泽文的小女生都陷入了思索,忘记回头了。

周宏杰看着效果很好,趁热打铁:“那么,同学们,你们的梦想是什么?现在开始,把你的梦想——或者说目标写在笔记本上。”

同学们被触动,纷纷伏案写下自己的梦想,郗羽也满足的叹了口气。当年的她由衷地觉得周宏杰上一位好老师,现在的角度看来,周宏杰确实是一位有着自己教育理念的老师,和那种只知让学生刷题的老师绝不一样。

李泽文侧目看了她一眼,嘴角微翘,露出一点很浅的笑。

郗羽看到他的表情,蓦然想起了小时候看的电视剧里诸葛亮那意味深长的笑,她也不自觉的学习了电视剧里诸葛亮的各种跟班那样,恭恭敬敬发问:“……教授,你笑什么?”

李泽文说:“假的。”

他用的英文,郗羽一瞬没反应过来,一愣后也用英文回道:“这个研究是假的?”

“哈佛没这种研究。”李泽文道,“社会中流传的这种哈佛成功学经验,十有八九都是假的。”

“……”

李泽文说:“最早的日本成功学里最早杜撰了这个概念,又被营销到传到国内,被某些人当成了理论依据。其实只要动动脑子就知道这个说法极为荒谬。”

郗羽觉得有些泄气。她刚刚还为这个故事而感动,这下子这故事带来的光芒就像阳光下的肥皂泡,五颜六色的绚丽之后“噗”一声就消失了。

“这个故事本身还是有教育意义的,而且我觉得有梦想不论如何都是一件好事。”

李泽文只看她一眼,露出了“我不完全赞成的你的观点但我保留观点”的神色,没有像之前的每一次用真理说服她。

课堂上并不是说话的好时机,郗羽纵然想和他聊一聊这个问题也没时机——此时学生们同学们写完了自己的梦想,周宏杰又问全班同学“为了这个目标你能做到什么”。班会的节奏被控制得非常好,对此问题,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