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8
(1/1)《回到前夫刚死时》 / 老胡十八
,不是说要陪我烫头发吗?趁现在天还早,咱们这就去。”
李曼青见她还记着这茬,知道她是真上了心,想要“改头换面”的,也就笑着穿上外衣,让唐丰年看着孩子。
出了招待所,沿着白天走过的街,再转过两个转角,就到理发店一条街了。
许多染了黄头发的年轻人站门口招徕生意:“美女,烫头发。”听口音也是全国各地的普通话。
李曼青领着唐丰莲,找了个有小姑娘,看着比较干净,又在主干道上的店。
因为大姑姐不太会说普通话,别人听不懂,她就帮着把她的要求给说了。
不染,要烫成大波浪,上面的不要动,下头卷就行,长度也不剪。
但因为她两年前才烫过小卷,质量不错,现在还保持着卷曲,得先帮她拉直,才能再烫,耗时得四个小时。
李曼青一看表,现在六点不到,那就是得耗到十点钟了,也不知道孩子醒了找不着她会不会哭闹。
小姑娘以为她嫌无聊坐不住,就主动道:“两位美女来深市,一定要去逛逛,转过这街口有个夜市批发市场,那里东西很多。”
李曼青一听“夜市”,眼睛就亮了。
现在沿海城市的批发市场,卖的可都是宣城县没有的新奇东西呢!她正好可以去看看,两人不谋而合,等上了直发的药水,说好四十分钟后回来,她们就出门了。
大姑姐顶着个圆形的塑料壳子,像帽子一样,一路引来不少人的打量。
但她心态好:爱看就看,反正你们又不认识我,几天后回了宣城县,谁还知道谁啊!
一想到四个小时后自己美美的样子,她就干劲十足。拖着兄弟媳妇逛起来。
深市在二十年后可是全国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地和批发市场,现在虽没有什么智能手机,但别的电子产品可不少。
比如说,电子秤。
李曼青回到二十年前,最大的不便恐怕就是杆秤的使用了。尤其是卖面包,顾客明言只要两斤,有时候按个头数总是欠了点,加一个又多了,拿一个又少了……加加减减,顾客等得心烦不说,她自己也麻烦。
拿面包得用塑料袋包着手,赶秤砣又得把袋子拿了,有时候稍不注意秤砣就掉了,不是打到脚,就是掉到放面包的筛子里……手忙脚乱之余,她无数次怀念后世的电子秤。
直接按单价,放上重量就能立马计算出价格,能给她省不少脑细胞呢!而且,客人看得见,也显得更透明不是?
所以,一看见电子秤,她就挪不动腿了。
一问价格,二十八一台。
在二十年后都涨到两三百了。
李曼青心动不已。二十八啊……她在宣城县和云安市都跑遍了,还从来没见过呢。如果,她能多带几台回去,多的不说,每台五十块,应该是可以卖到的。
就是只带十台,她们来回的车费钱就可以赚回来了。
李曼青小声跟大姑姐说了,唐丰莲头脑灵活,一下子就反应过来,只是担心怕准头不好……毕竟农村人做买卖都最怕缺斤短两。
老板拿了杆秤来,同一块豆腐,杆秤称出一斤二两,秤杆还高跷着,说明有余头。但电子秤却能精确到六百三十克!如果再用自带的计价器算账,就能多卖出三十克来。
豆腐不值钱,是没什么实际的好处。但顾客看到就不一样了啊,人家见你多送了三十克,只会说“老板厚道”,得了好名声,这不就是隐形的价值了吗?
而且,豆腐不值钱,但卖别的,比如鱼、肉、虾蟹,那多出来三十克也是好几毛钱啊!
唐丰莲立马就嗅到了商机。
也顾不上不能大动作损了头发,赶紧跟老板砍起价来。老板是当地人,普通话也不标准,唐丰莲更是……东一句西一句,南腔北调,也不知二人怎么聊的,居然还让她给砍下来了。
每台二十五块。
物以稀为贵,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回去就能翻个倍!
唐丰莲在心里合计一番,她这回带出来八百块钱,除去来回路费和买衣服烫头发的费用,还剩两百块,只能买八台。
她后悔得跺脚,早知道就不买衣服了,省下来三百块就能多买十二台,拿回去能赚个倍呢!
唉,她怎么就没想到啊!唐丰莲跺脚。
“可惜现在钱都花出去了,买也买不了几台,这可咋整?”顿了顿,又小声道:“曼青啊,要不这头我不烫了,回去问问能不能退钱?多多少少退点,也能……”
李曼青见她心心念念了这么久的大波浪,等回了宣城县,可就不一定烫得着了……
“没事,大姐要烫就烫,钱不够我们手里还有点,不行再去取点。”难得大姑姐主动陪她来,不远千里的,这份情她永远不会忘。
以后,大双小双长大了也不能忘。
果然,唐丰莲眼睛一亮,问她手边有多少,能借多少。
李曼青没想好,只说回去问问丰年。反正她们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