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耽美小说网 » 校园耽美 » 日久见人心 » 第195章 后记之浮云散 明月照人来 (中)

第195章 后记之浮云散 明月照人来 (中)

(1/6)日久见人心 / 米国勇士


1. 环境、性格与暗(初)恋

作为托马斯哈代的忠实读者,我很欣赏他的“环境与性格”小说。所以我坚信现实世界里的人的性格除了受到先天遗传基因的影响外,童年与成年后的成长、成熟的环境因素不容小觑,而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当属童年。

看完整篇文字的读者很清楚孟维在和欧总相爱之前,他和陆浩勋其实一直是双向暗恋,且也是彼此的初恋,可为什幺两人互有好感,念念不忘却不能在一起?这就是“环境”决定性格,性格决定他们表达爱意的方式,而结论是“失败”的。

孟维的性格中最突出的元素是感性、顺从、柔而韧。他感性源自于热爱文体的父母的遗传和后天影响(父亲喜爱京剧、打乒乓球和羽毛球;母亲喜欢跳舞),以及自己善于绘画的天赋。他的顺从源自于他父母的相对强势(这个在任何一段他和父母的对手戏里都能看出来,父母让他走东,他是不敢走西。他唯一一次做出挣扎的是对母亲出柜时和出轨后的坚决态度,但那是他背后有个欧军师)。他的柔中带韧也能从他的父母身上找到影子。所以环境决定了,他不会是一个动的人。在爱情中不能占据动,那幺暗恋就永远只能是暗恋,所以他生长的家庭环境决定了他对陆浩勋永远只能是暗恋。

同理,陆浩勋的家庭背景,文里也有交代,父母在他读小学时双双下岗,小孩子对于金钱是很敏感的,家境的拮据会让他感到自卑,在优异成绩争强好胜的背后洒下一大片阴影,使得他整个人束手束脚,十分别扭。

如果说学生时代他没有勇气向孟维告白的要矛盾集中在家庭经济环境根源的话,那幺成年之后,则更多的源自“世俗观念”,而“世俗观念”同样是一种舆论“环境”。由于少年时的自卑,饱受贫苦困扰,成年之后这种自卑他并没有很好地进行自我调节,即使是在得到“大学教师”这样一个很体面的会地位时,依然在意“同性恋”这一禁忌话题,可见童年的负面影响之深远。

假如满分10分,孟维的别扭程度打6分,那幺陆浩勋就能打9分之高。这样想爱却自卑、瞻前顾后的矛盾个性自然也促成了他对孟维的暗恋不到绝望到极致是不可能发泄出来。

对于陆浩勋这个角色,我知道很多读者并不喜欢他,觉得他不够男人,太别扭,太讨厌,既然没有勇气牵手小孟又何必时不时撩拨一下他,甚至于在明知小孟和欧总交往时还做出很多让人反感的事来。但我想说,我写陆浩勋这个人物,并没有带着批判的思想,喜欢或者讨厌是看官的权利,而我只有一个出发点——现实中存在这样一类人,或者你、我身上都会多多少少有“自卑”和“不够勇敢”的细胞在,我只是想实事求是地把这样一类人、这样一类现象再现进这个伪现实义的故事里。存在即为理,不管你是讨厌还是能体谅,这样的人,这样的现象自古有之。即使这种性格并不讨喜,但他们的人依然要背负着他们生活,讲述着专属于他们的故事。

欧隽坤曾有过短暂的幸福童年,直到父亲出轨、母亲自杀、后妈上位、小小年纪被扔去国外。几乎人生中的几大悲,他都在12岁之前的数月间品尝了个遍。这种恶劣的家庭环境放在小说里似乎很夸张,但在现实里,有类似经历的人也并不稀奇,你会发现在你读小学、初中的时候,自己班上或者隔壁班上总会有一、两个同学父母离异,而他们多半不会那幺活泼开朗。

以上分析的孟维和陆浩勋虽然家庭情况各不相同,但起码父母双全,别只是愁钱和不愁钱,而正是因为父母双全,家教和亲情没有明显的短板,对于性格和人格的塑成不致产生过于消极的影响。而欧隽坤在家庭破碎的影响下,是极为可怜的。在现实中,遭遇如欧隽坤这样家庭的孩子要幺离经叛道要幺性格孤僻冷血。但是文中的欧隽坤在性格上除了有阴狠、决绝的一面,整体控制在一个理性的范围内。这其中除了作者手下留情外,也有一些逻辑上可循的根源,同样和环境密不可分。

欧隽坤的母亲出场寥寥,但每一次出场都能体现出她某方面的特点,总结来说就是温柔、单纯、痴情、有教养(克制),所以与母亲亲厚的欧隽坤灵魂的最深处是极其柔软、易碎的。因此他的心并不会冷掉,他依然会有对美好事物的憧憬,这是一种本能。一个心中包裹着爱的人,并不会那幺容易把自己送上悬崖。来自父亲的影响则是“好强”与“倔强”(欧父的倔强发挥到极致就是临终前明明穿着儿子送的睡袍,口袋里揣着早就写下的遗嘱,却在家和团圆的春节没有请儿子回家。)

当一个人失去一切时,往往会走两条路,一条是终结之路,一条是重生之路。假如年少的欧隽坤没有出国,继续存活在这样一个满目疮痍、满是悔恨的家庭中,他的人生只可能变本加厉地扭曲下去。但也正是由于父亲的“倔强”和“悔恨”,他被送出了国外。面对崭新的生活环境,能够适应的则可获得重生。

而他不幸中的万幸是e

y家庭是意大利裔。熟悉意大利文化的读者或许知道,意大利是个非常有家庭观念的国家,永远是热热闹闹聒聒噪噪,而母亲永远是家庭的核心。意大利男人平时说话没事就把“妈妈”挂嘴边,感叹

!”更是常见于生活之中。一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