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0

(1/1)我当太后这些年 / 刀豆


并没有感到精力充沛,身体恢复,反而是感觉异常疲惫。

黄昏时间,冯凭带着宏儿,到御花园里走了一遭,瞧了瞧春天景色。许多花儿都开了,景色十分好。然而也单单只是好,无甚特别,都是看腻了的。她有点向往江南的烟柳和荷塘,洛阳城外的碧波万顷。她越来越不喜欢平城,这地方,枯燥乏味,不是冷就是热。

那时有众妃嫔在,又有大臣进宫来说话,都围绕着太子和太后,气氛竟有几分热闹。拓拔泓走了,冯凭感觉浑身从内到外的郁气一扫而空。不知道他这回要出去多久,冯凭盼望着,他永远不要回来才好。

晚上,宏儿留在宫中,陪冯凭一块用饭。

宏儿从不娇气,冯凭让他早早学习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冯凭说,男子汉,吃饭穿衣的事,得自己动手,不能连这种小事都学不会,还假手于人。皇帝要治国理政,掌管天下,要知道百姓疾苦。如果连吃饭穿衣都假借人手,又怎么可能会去关心陇亩,柴米贵贱。宏儿对她的话,总是牢记在心,一言一行都按她教的做。吃完饭,冯凭看他小小一个人在那自己拿香膏搓洗小手,就是不要人帮忙,心里又甚怜甚爱。

他将香膏抹到冯凭手上,拿小手搓她的手,专心致志地:“我们一起洗。”

冯凭将他抱上床,换了衣服,将他小肉身子搂在怀里。今夜是个难得的夜晚,她已经将近半年没有这样轻松的休息了。

她睡的很熟,梦中感觉到有熟悉温暖的气息,不似之前那样冰冷。

次日天未亮,冯凭便醒了,宏儿要去读书,她要出宫一趟。她给宏儿梳洗穿戴好,早膳送上来,用了早膳,外面已经有东宫的官员候着,冯凭让内侍陪着送他去东宫。临出门时,宏儿向她拜别:“太后,儿臣去了,晚上回来再向太后请安。”

膝下有儿初长成。

她目送他离去,一身怅惘,满怀萧瑟。

杨信进殿来告诉她:“车马随从都打点好了,一会咱们坐马车出去。今早上雾有点大,天有点冷,要多穿点。晚上可能要下雨,咱们早点去早点回。”

冯凭略微梳妆,挽了发髻,换了出门的衣服。杨信给她系上了一件银红色夹层的锦缎披风,头上戴了帷帽,薄纱挡着脸,免得被人认出。杨信也换上便服,又带了两个同样便服,身强力壮的亲信,便扶着冯凭出宫上了马车。

马车不走前宫门,走后宫门,走的是宫中运煤炭的那条道,一路出去倒是畅通无阻。两个随从一个赶车,一个坐在外面,杨信在车里面陪同。车轮轱辘着向前,一路上,两人都没说话。

坟茔只是个小土丘,上立了座矮矮的石碑,刻了个名字。土是新土,想是几个月前刚垒的,冻了一冬了,直到开春,上面才长出了不少嫩嫩的野草。野牵牛的藤蔓蔓生过来,看起来十分荒凉萧条。寒风之中,草木十分稀疏,一个人影也无。

杨信看她一路平静,以为她是已经放下了,直到看到那坟茔,还有墓碑上的名字。

李益之墓。

无比熟悉亲切的名字,此时此刻却刻在墓碑上了。闻之则喜,见之则欢的那个人,却已经埋入了泥土中。再不见他的音容与笑貌。

她走到坟前,神色已经变了,脸色凄怆,两眼含泪。她曲膝跪坐下,手抚了抚坟前新栽种不久的那一株翠柏。小小的树苗,像三尺幼童那么高,瑟瑟地立在寒风中。她手颤颤的,又抓起一把坟上的泥土,冰冷而潮湿的触感,一下子凉到了心里去。四野蒿草微苦的气息进入鼻端。

她将那把泥土放回坟头,手抚着那微隆的小土丘,脸贴上去,骤然间泪流满面,失声痛哭。

我要给他报仇!

她心想:我要给他报仇!

谁杀了他,谁伤了他害了他,要他们全部偿还。该偿人的偿人,该偿命的偿命。既然已经开了头,谁也别想就此罢休。

我不会就这样认的了……冤冤相报何时了,可是不报,这口气,她咽不下去。

她的心上人啊。她爱慕,牵挂,渴盼的男人。她竭力想保护的人,宁愿自己忍着痛,也不想他受伤害。

她的爱人。

世间仅此这一个的爱人,他们真心相爱,却无法相守,最终只落得这样的结局。

杨信看她哭的太伤心,那地上实在太冷了,怕她受了凉,又伤了身体,上前去扶抱她。她扑在那湿润坟土上,衣上、手上和脸上,粘的全是土块。她身体软的像没了骨头,虚弱地搭在他手臂上,泪水打湿了泥土,蹭了一身。杨信劝道:“娘娘,已经过去这么久了,别伤心了。”

“时候不早了,还是早些回去。”杨信扶起她:“娘娘上车吧。”

冯凭仰在他臂上,泪眼朦胧,对着灰蒙蒙的天空说道:“等来日,我给你换一块好地儿,这里太荒凉了。”

一群黑色的大雁自南方飞来,尖唳着穿过寂静的长空。万里的长空,万里的灰色,她心想:大雁去了又回,人为什么不能去了又回呢?他死了,再也没有了。

她的孩子没有了……李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