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耽美小说网 » 虐心耽美 » 解码三国英雄 » 第三节,不断作为的老年时期

第三节,不断作为的老年时期

(4/4)解码三国英雄 / 不言语

庙算之策”。袁绍集团谋士虽多,也不乏杰出人才。但正因为谋士多,主意也多,袁绍决策时取舍失当。应了“军师多了易翻船”的教训。有此教训,所以曹操对赤壁之战失败进行深刻反思。赤壁之战后,对外扩张,特别是对孙、刘用兵变得更为谨慎。不能说与此不无关系!这是其一,当然更深刻的是袁绍死后,袁氏兄弟的你死我活的争斗,使曹操坐收渔人之利。对此,曹操花费心思作了大量的工作。

首先,曹操也有如同袁绍一般的问题。袁绍在袁谭与袁尚这两个儿子之间立谁为继承人的问题犹豫不决。曹操也在曹丕与曹植这两个儿子之间谁为继承人徘徊不定。袁绍给曹操最后的教训不是官渡之战失败给曹操,而是袁氏权力移交的问题。根据封建社会的既定原则,袁谭是当仁不让的合法继承人。而要命的是袁绍喜爱袁尚的美貌,再加上夫人刘氏屡屡表示袁尚有才,更坚定了袁绍立袁尚为继承人的决心。这个计划只停留在“绍爱少子尚貌美欲以为后而未置”这点上。对于这一点,《三国志。袁绍》中裴松之注引用《典论》做了明确交代:“谭长而惠,尚少而美,绍妻刘氏爱尚,数称其才。绍亦奇其貌,欲以为后,未显而绍死。”袁绍生前死后,悬而未决留下的后遗症就在这里。因为悬而未决,给人留下了可乘之机。其危害犹如沮授所说:“世称一兔走衢,万人逐之,一人获得,贪者悉止,分定故也。”袁绍没有听从沮授的建议,而且:出长子谭为青州。其理由是“孤欲令诸儿各据一州”,这种想法很不错。一是让诸儿各据一州,保证了权力的家有制,二是让诸儿在工作岗位上锻炼,平等竞争。可惜的是袁尚却终究还是留在了袁绍的身边,袁绍死后,袁尚近水楼台先得月。审配等将其捧上了继承人的位置,当袁谭赶回家时,黄花菜都凉了,继承权力无望,袁谭封自己为车骑将军,企图掌领军权。事情并不是就此打住了,由于在位时,袁绍招揽了很多名士,这些名士,袁绍又没调理好,他们各为自己打算,至少在袁尚与袁谭之间形成了两派。一派如审配、逢纪之流,他们与袁尚是走得近;一派如辛评、郭图之流,他们与袁谭走得近。这两派为了各自的利益,防止遭到对方暗算,他们围在各自的主人身边,尽出馊主意。怂恿这两位亲兄弟刀剑相向。最后,曹操这个渔翁捡了便宜。这个眼前活生生的教训,也使曹操反思迅速,果敢的做了两件事,迈出了伏枥老骥,千里之志的第二步。

第一件,经过长期考察以及秘密问卷调查和私下征求意见,迅速做了决定:立曹丕为太子。断了曹植的奢望。对于曹操所做的长期考察,秘密调查,私下征求意见这些事,《三国演义》中都有讲述。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不陌生,就不再赘述了。

曹操从袁绍的教训中着手去做的第二件事那就是一件令人褒贬不一的,捉摸不透的事。这件捉摸不透的事就是袁绍死后,围绕袁绍两个儿子袁尚、袁谭身旁而形成的两派之间的角逐权力而展开生死肉搏。由此,导致袁绍创下的基业全部化为乌有。有了这一教训,给曹操带来的启示,以致促使曹操为了权力的巩固,为了权力的安全过渡,为了曹魏集团的千秋永固,对围绕在皇权身旁的敌对分子,对寄生在相权身上不安分子进行了血腥镇压。

如对那些东汉王朝的既得利益者,铁杆保皇派进行了残酷镇压。“衣带诏”事件,不但处死了董承、太医吉平等主谋,株连九族,而且设计剿灭了马腾父子三人。“伏皇后”事件残酷镇压了伏皇后及其父伏完,而且其兄弟皆伏法。后来汉太医令吉平之子与少府耿纪、司职韦晃等造反,曹操都予以了血腥镇压。《三国演义》根据这段文字进行了大胆演绎,(见《三国演义》第六十九回。)

在相府内大力整治异己分子,或是自己认为不可靠分子等不安定因素。杀害了杨修,设计逼死了忠心耿耿的荀彧,以腹诽之罪处死了正直的崔琰,免了为官清廉、正直的毛玠的官。

经过以上种种努力,曹操这位伏枥老骥,千里之志迈出了一大步——从魏公到魏王。由此“人臣之贵已极,威望已过矣”。由此曹操为之奋斗的“千里之行”画上了句号。不过,可惜的是曹操最终没有迈出关键的一步,将自己永远定格在宰相之位上。对此,曹操本人不但感到心满意足,而且还沾沾自喜。“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在曹操看来,自己把住了底线,不但是自己的大幸,而且是国家的大幸。但在我看来,曹操没有迈出关键的一步,也许是他自己的大幸。对于国家也许是不幸,对于历史也许是不幸。如果能“宜将剩勇追穷”,让一个没落的王朝迅速没落,不但会加速历史的进程,也会给一个民族带来生机。“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曹操到底是奸雄还是英雄,《三国志》作者陈寿早有结论。说曹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对此,我有话要说,如有兴趣,请看下一节,非常之人,超世之杰。